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肌”情危机 正随年龄增长快速爆发

“肌”情危机 正随年龄增长快速爆发

时间: 2016-12-19 16:00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娜娜

这是一个“Ji”情四射的年代,但遗憾的是,社会公众对于“搞基卖腐”的关注度比“搞肌增健”要高得多。近日,由汤臣倍健、广东省营养学会联合首发《汤臣倍健中国居民骨骼肌健康指数》

摘要:

  这是一个“Ji”情四射的年代,但遗憾的是,社会公众对于“搞基卖腐”的关注度比“搞肌增健”要高得多。近日,由汤臣倍健、广东省营养学会联合首发的《汤臣倍健中国居民骨骼肌健康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人骨骼肌健康指数仅为68.2分。

  警报

  你的肌肉质量可能决定你的生命质量

  当肌肉组织减少10%时,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当肌肉组织减少20%时,可出现肌肉无力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摔伤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当肌肉组织减少30%时,可出现肌肉功能进一步下降而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患者会非常虚弱,伤口不能愈合等;当肌肉组织减少40%时,机体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据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凌文华教授介绍,长期以来,肌肉健康并未引起国民的足够重视,肌肉减少堪称“温水煮青蛙”,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让人明显的察觉到。“但是,如果到了有所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发现

  “肌”情危机随年龄增长快速爆发

  为全面了解中国居民肌肉健康状况,“汤臣倍健骨骼肌健康指数”通过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国民骨骼肌健康指数,详细分析各类人群的“肌情”(肌肉健康情况)。从不同年龄人群的肌肉健康状况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健康指数迅速走低,35 岁以后指数平均分低于 80 分,45岁后超过三成人存在肌量减少或低下的状况,55 岁以后徘徊在及格线上下。

  浙江“肌情男女”得分最高企业攻入

  根据调查结果,不同地域和省份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浙江男女的“肌情指数”双双取得最高分,分别是84.1分和74.8分。而内蒙古女性却以50.4分成为全国最低分,安徽男性也以62.4分垫底。最高和最低之间竟然相差了20分之多。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朱惠莲教授表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对肌肉健康的相关知识更为充足,对科学饮食以及锻炼的重视也更大。这也证明了“肌肉非天生,修行靠个人”。

  男性“肌情指数”明显高于女性

  数据揭示,中国男性骨骼肌健康指数平均分为76.4分,高于女性的64.0分,这一差异在中老年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40岁以后,男女差距逐渐加大;60岁以上老年女性平均分在60分以下,男女分数差距最高超过了20分。此外,女性肌量减少率和肌量低下率也明显高于男性(肌量减少:男23.1% VS.女43.7%;肌量低下:男1.5% VS.女8.5%)。这说明男性的肌肉不仅比女性“壮”,肌肉减少速度也比女性慢。

  朱惠莲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女性蛋白质摄入量较少,加之运动量(特别是抗阻运动)也少于男性,导致肌肉丢失得更加严重。

  久坐族、肥胖人群的肌肉健康状况最差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形成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随意饮食、缺乏运动等等。数据分析显示久坐人群肌肉丢失风险比一般人高60%,很少运动的人肌肉丢失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25%。肥胖的人肌量减少率比正常人高出近40%,肌量低下率高出超过25%。

  提醒

  延缓肌肉丢失,主要靠健康饮食和“多动”

  针对眼下国人的“肌情”危机,专家表示,可通过“膳食营养”和“适量运动”来延缓肌肉的衰减和丢失。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强调:以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为核心联合维生素D 、Omega-3脂肪酸及抗氧化维生素的多重组合强化营养干预是维持肌肉量、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曹建民建议,合理的膳食结构、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配合每周2-3次的力量练习可以维持或增加肌肉数量,有效减缓肌肉丢失速度。

  据汤臣倍健科技中心副主任张旭光博士表示,汤臣倍健希望通过首份《汤臣倍健中国居民骨骼肌健康指数》让更多中国人产生“危肌感”,“希望人们能对肌肉健康重视起来,肌肉丢失也许不像白血病、癌症那样耸人听闻,但对于大众健康的杀伤力却更加广泛、深入,为了预防和延缓肌肉丢失,应该注意补充蛋白并进行规律的抗阻运动。”

相关标签
骨骼肌健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