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熬夜看奥运 也别透支了健康

熬夜看奥运 也别透支了健康

时间: 2016-08-11 11:50  来源: 99健康网   编辑: 娜娜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热火朝天的举行,国内奥运健儿冲金点很多,我们观看比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但里约和我国有着十多个小时的时差。

摘要: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热火朝天的举行,国内奥运健儿冲金点很多,我们观看比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但里约和我国有着十多个小时的时差,很多精彩的比赛项目都是在深夜或凌晨举行,不少市民为观看比赛而熬夜。专家提示,市民虽然对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充满了期待,但是牺牲睡眠熬夜看奥运,还是要悠着点儿。

  1.特殊人群尽量别熬夜

  观看奥运比赛,难免会紧张和激动,对于老年人和一些本身心肺功能、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不好的人群来讲建议适可而止。激烈的比赛极易令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如果再熬夜或睡眠不规律,还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复发,所以不建议这类人群熬夜观看比赛直播。如果非常喜欢这项比赛,还是观看回放为宜。

  从事特殊职业者如司机、高空作业、精密机床等富有危险性职业的人或近日有高难度手术的医生禁止熬夜看比赛。

  患有干眼症和有青光眼发病倾向的人不宜熬夜看比赛,因为这类人本身视力就比较差,用眼比正常人容易疲劳,如果熬夜看比赛,对眼睛的损害就更大。

  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经常熬夜看比赛,容易造成眼疲劳而引起睫状肌痉挛,导致近视。

  2.情绪太激动血压受不了

  患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不宜熬夜看比赛。因为看比赛除欣赏双方运动员的精彩竞技外,一般有倾向性,每个观众都希望自己喜爱的运动员(队)获胜,这就势必影响到人的情绪和心态,再加上熬夜辛苦和疲劳,极易引起血压升高或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少吃肉多吃水果

  几瓶啤酒、一把烤串或一堆熟副食……很多人喜欢在家边看比赛边吃东西,这样很容易暴饮暴食,或者吃得过快,这对肠胃可是一大挑战。深夜,人的肠胃处于休息状态,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这时啤酒、肉串猛喝猛吃一通,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甚至导致急性胃痉挛等疾病。

  同时,熬夜是最容易缺水的,加上本身容易上火,牙痛或者暗疮很容易找上你。可以准备一些凉茶,注意补充水分,枸杞大枣茶、菊花茶、绿茶、苦丁茶等,祛火功效明显,是优选的熬夜饮品。

  4.喝酒助兴伤肝

  很多“奥运迷”看比赛时会一边喝冰啤,一边享受比赛盛宴。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但还是要提醒,一定要控制饮酒量,以免损害肝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气候炎热和熬夜是损伤肝脏的主要原因。经常熬夜看比赛,娱乐过度,疲劳过度,睡眠不足,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此时,若再喝下大量啤酒,酒精会迅速被吸收,导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直至肝硬化。

  5.看半小时起来走一走

  好多奥运比赛直播在深夜,国内许多体育迷都会熬夜观战,尤其是男性,往往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抽烟、喝酒、吃香的喝辣的,情绪激动。医生提醒,熬夜看体育赛事,且伴有久坐、憋尿、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可能引起男科疾病的发生或加重,诱发前列腺疾病。

  6.连续熬夜要抓紧补觉

  经常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容易导致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熬夜还会打乱“生物钟”节律,轻者头昏脑胀、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重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或白天工作节奏紧张者)还会心慌、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的影响会累加起来,最终严重危害健康,导致多种疾病,甚至像肥胖、癌症都与熬夜有关。

  7.身体好也要适可而止

  身体素质好一些的青壮年,可以偶尔熬夜一两次,但切忌连续熬夜。尤其要避免极度困倦时,以喝咖啡、茶、可乐还有吸烟来遏制困意,这样最容易透支身体,极有损健康。如果睡得晚了,转天中午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在饭后睡个午觉,补充睡眠。

  8.起床后入睡难别勉强

  一些奥运比赛是凌晨两三点开始,比赛过程可能就半个小时,但看完比赛后,大多数人还没从比赛激动的心情中平复回来,再躺回床上入睡比较困难。这时候保证室内光线暗一些,打开空调,调整屋内的温度和湿度,放点舒缓的音乐,不要再去回想兴奋的镜头,慢慢平复心情。如果实在睡不着,也别强迫自己睡或吃安眠药入睡,否则起床的时候更容易头昏脑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沉溺电视不可自拔 当心招来“电视眼”
沉溺电视不可自拔 当心招来“电视眼”

现如今,除了手机以外,电视也在人们生活中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人...[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