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专家提醒:2016年需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

专家提醒:2016年需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

时间: 2016-01-28 15:11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娜娜

我国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高发流行趋势。1月27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孙红妹研究员提醒说,2016年需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流行。

摘要:

  我国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高发流行趋势。1月27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孙红妹研究员提醒说,2016年需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流行,临床儿科医生更需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2015年1月-12月首儿所细菌研究室对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监测显示,2015年5月份起,首儿所呼吸科病房送检的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开始升高,12月份最高,达到56.8%,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流行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每3-7年流行一次,流行高峰年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可高达30%-50%,流行一般会持续1-2年。从监测情况来看,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趋势预计从2015年底持续至2017年初,2016年需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流行。”孙红妹说。

  儿童和青壮年都是“易感人群”

  据了解,细菌和病毒感染都能够导致肺炎,而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称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儿童、青少年以及青壮年都是“易感人群”。

  孙红妹表示,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比细菌小,却比病毒大,它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全年均可发病,除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个体发病可持续几天至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孙红妹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并不明显,临床症状较轻,包括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和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很像,因而实验室特异检查很重要。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可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病原、抗体、基因等实验室检查,及时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

  “门诊可进行咽拭子检测,住院患者可进行抗体检测,具体根据医生诊断决定。”孙红妹说,“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治疗方面还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反复感染。因而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要根据病情坚持治疗2个以上疗程。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在家庭预防方面,孙红妹建议,由于肺炎支原体主要为飞沫传播,肥皂对肺炎支原体有较好的防范作用,因而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一是减少接触,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场合,如果去的话建议戴上口罩;二是勤用香皂洗手,外出回来,按照正确的洗手法洗手,同时清洗外露的部分,如漱口、清洗鼻腔、眼睛等,降低感染的几率。

  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并非“医生滥用抗生素”

  在监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流行趋势的同时,孙红妹还表示,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发现,中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率高的原因并非都是“医生滥用抗生素”所致。

  孙红妹说,在与美国儿童流行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中发现,在中国儿童中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基因型(MLVA4-5-7-2)与肺炎支原体耐药密切相关,而该基因型仅占美国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构成比的45.8%,“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因型与肺炎支原体耐药相关的新观点,这也从一个新的视角合理解释了中国肺炎支原体耐药率(90%-100%)远远高于美国(13.2%)并非中国医生滥用抗生素所致,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型的地域差异起重要作用。”

  据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末,首儿所细菌研究室分离鉴定出我国第一株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起,在历届科室主任曹玉璞研究员、郭章溉研究员和孙红妹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坚持对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所监测到的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趋势与亚洲和国际流行趋势相同。

  2012年,孙红妹在第19届国际支原体大会上提出了关于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新观点。之后,首儿所陆续建立了改良的肺炎支原体分型体系和简化的一步法肺炎支原体分型方法,同时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七个国家,联合制定了肺炎支原体新分型方法国际实验室检测标准,先后帮助澳大利亚和美国完成当地支原体流行基因型分析,其中在与澳大利亚合作研究中发现了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型的地域特征。

相关阅读:

支原体肺炎要怎么做才能确诊

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不小心得了支原体肺炎应该怎么办

支原体肺炎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得了支原体肺炎应该怎么治疗效果好

相关标签
肺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