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有专家就曾表示,脑胶质瘤作为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据柳叶刀子刊《神经病学》(Neurology)研究文章显示,全球最大规模脑肿瘤统计发现,国内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均为世界前列,脑肿瘤防治任重道远!不过遗憾的是,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来说,脑部肿瘤备受忽视。但事实上,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脑部肿瘤是当前我国癌症攻坚战中最难攻克的癌种之一。
对此有专家就曾表示,脑胶质瘤作为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作为医学影像诊断机构来说,在为患者进行筛查诊断的过程中,就要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深度筛查增效健康预防。
技术先行,提升脑部肿瘤的检出率,是以为患者为中心进行早筛早诊的核心。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可以进行脑部肿瘤筛查的影像技术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诸如MR、CT、PET/CT、PET/MR等众多影像技术,都可以应用于脑部肿瘤筛查,且不同技术也各有其优势。
当然,在众多的影像筛查技术中,尤其值得一提的行业内公认的肿瘤筛查利器——PET/MR。据了解,PET/MR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人体功能代谢显像的、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筛查早期癌症病变和其他重大疾病,单就脑部肿瘤的筛查来说,它不但能够鉴别脑瘤良恶性、确定恶性胶质瘤边界,而且可以鉴别肿瘤治疗后放射性坏死与复发状况、以及肿瘤活检部位的选择等等。不过,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比较稀缺,就上海而言仅有几家三甲医院以及全景医学影像配备有该设备。
对于PET/MR在脑部肿瘤筛查方面的应用,有不少专家都曾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例如首都医科大学《一体化PET/MR在脑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全景医学影像广州分中心冷晓明教授的《18F-FDG PET/MR在颅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等,都对PET/MR的筛查功效给予了肯定。这一点,我们也从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PET/MR主任高欣博士所遇到的案例中,得到了印证。
“之前我们遇到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头痛头晕伴有间歇性呕吐4个月,在外院做的CT检查,显示是右侧脑室后角旁不均匀密度,胶质瘤待排。我们安排她做了PET/MR进一步检查后,影像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后角尾状核尾处及胼胝体压部偏左侧、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枕叶沿双侧侧脑室分布见大片状异常信号,病灶主体位于右侧脑室后角旁尾状核尾处,局部呈结节状,边界清楚,长径约2.2CM,内见液化坏死,FDG摄取增高,右侧脑室后角明显受压,且DTI成像显示白质纤维索受侵犯并有中断,综合考虑为胶质瘤伴局部出血坏死。”高欣博士说道。
据他介绍,与PET/CT相比,PET/MR 除了没有电离辐射外,通过制定个性化的PET/MR扫描方案,能最大程度发挥PET和MR多参数协同诊断在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优势。采访末尾,高博士也希望通过本平台呼吁大家要重视脑部肿瘤的早期筛查,日常生活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外,对脑部肿瘤的一些常见症状也要尽可能地做些了解,同时也要定期进行深度筛查,以预防代替治疗,为健康筑起保障。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