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又称认知症、失智症或痴呆症,是以认知功能下降以致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功能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并伴有人格改变等
近日,2020年第5期《上海护理》发布《2019版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认知障碍风险指南解读》,针对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认知障碍(本指南中的“认知障碍”特指原发性或神经退行性认知障碍)的预防,提出了多项建议,对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以及大众都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指南中提供的各项措施,其覆盖人群既包括认知功能正常人群、也包括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人群。MCI则是介于认知功能正常和认知障碍之间的一中状态,其特征是超过正常老化的记忆减退、学习能力下降和专注力下降。
认知功能下降是什么?
认知障碍又称认知症、失智症或痴呆症,是以认知功能下降以致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功能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并伴有人格改变等,尽管在老年群体多发,但这综合症却并非正常老化的结果。
其中,认知功能下降是指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或更高层次认知功能(包括语言、推理等)方面表现出现明显、可测量的下降或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则指认知功能下降并伴有其他症状,符合ICD-10诊断标准。
认知障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认知障碍常见的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路易体认知障碍和额颞叶认知障碍。这4种认知障碍以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认知障碍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相比较而言,额颞叶认知障碍更多见于年纪较轻的人群。继发性认知障碍是指由其他的可识别的疾病引起或与之密切相关的认知障碍。这些原因包括艾滋病、头部损伤、多发性硬化、甲状腺疾病以及维生素B12缺乏等。继发性认知障碍常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在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和管理后认知障碍的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疗和改善。在老年群体中,混合性认知障碍,即多种原因引起认知障碍的情况较为多见。
2030年,全球认知障碍患者约增至8200万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认知障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和社会照护面临最大挑战之一。WHO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有5000万人患有认知障碍,这一人数约占年龄≥60岁老年人口的5%。据估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8200万,2050年将增加至15200万,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将达到5%~8%,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增长可能更为迅速。
认知障碍会导致失能,并依赖他人照护,因此其影响不仅涉及个人,还包括照顾者、家庭、社区和社会。据WHO报告,世界范围内用于认知障碍的花费为平均每年8180亿美元,其中85%的费用与家庭和社会相关,而非用于医疗和护理。
年龄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引发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不可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不可改变因素包括基因多态性、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史。其中,年龄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最主要的已知危险因素。
除了不可改变因素,相关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受损或认知障碍与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如缺乏身体运动、不健康饮食、抽烟及过量饮酒等),以及特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和抑郁)等可改变因素有关。此外,社交隔离、缺乏认知训练也被认为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由于多数认知障碍的不可逆转性,及时采取措施对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和/或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延迟或预防问题发生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特地发布了2019版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认知障碍风险指南,希望为各国医务工作者合理开展相关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除了以上包括身体运动、营养干预、社交活动以外,提早的进行认知干预,对于认知正常或MCI的成人可提供认知训练措施,以减少认知功能下降和/或认知障碍的风险。在我国,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和依从性低等问题突出。提高早期诊断率,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如果发现身边老人有认知功能下降的状况,建议去医院的记忆门诊、老年科、神经内科进行认知量表的检测。在日常体检时,也建议大家可以带着老人去做脑部CT等相关脑部检查。
早在2019年,为了提高早诊率,北京率先推广实施老年人脑健康体检服务,为全市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提供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服务。有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或近一年主诉记忆力下降的50岁以上人群推荐纳入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服务。这一举措也是科学干预早预防的重要表现,也为脑健康体检成为常规检查项目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