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我国每年新增200万以上,癌痛发生率50%以上,其中30%为重度疼痛。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是躯体上的,更有对心理承受力的冲击...
据悉,我国每年新增200万以上,癌痛发生率50%以上,其中30%为重度疼痛。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是躯体上的,更有对心理承受力的冲击。
癌痛是什么感觉?
“比如你吃一粒米,从放进嘴巴里那一刻起,这粒米在身体里哪个器官,哪里就痛不欲生,吞口水就像是吃碎玻璃渣子。”
“头痛的感觉就像是持续坐了好几天过山车般缺氧眩晕。”
其实大部分疼痛都能在药物治疗下得到控制,疼痛遏制治疗是癌症姑息治疗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的国内目前关于止痛药物的使用非常不充分。
2016年,我国用于癌症镇痛的所有药品的销售额加在一起只有15亿,而国内医药市场销售额保守估计两万亿,也就是说,15亿的镇痛药占了0.07%,不到0.1%。国内每年新发癌症病例三百多万,约2/3的主流患者都会有疼痛,其中很大部分是剧烈疼痛。显而易见,这一类药品在国内使用非常不充分。
关于吗啡与疼痛治疗,2000年我国吗啡医疗使用量只有211公斤,去年达到1.6吨,增长了7.5倍。同时2000年全球吗啡消耗量是20.3吨,去年全球吗啡消耗量39.6吨,增长不到1倍,我国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用。
吗啡在国内使用率较低有着诸多原因,一方面是公众对于吗啡的误解,一想到吗啡,就想到鸦片战争,印象非常不好;另一方面,我国严格控制吗啡,民间也不敢用。
据2016年国际麻管局相关报告,2015年吗啡在美国的消费量是19.6吨,加拿大4.2吨,奥地利1.8吨,法国1.7吨,国内1.6吨,德国1.5吨,英国1.4吨,也就是说,国内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20%,可我们在吗啡的医疗使用方面才占4%。另外,即使把其他所有重度疼痛止痛药加在一起,国内人均消费此类药品排名第88位,这说明我们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017年8月,在国家卫计委一个关于安宁疗护工作的会议上,已通过了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可以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的意见。这是我国疼痛治疗的重大里程碑,但这条路其实才刚刚开始走,未来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对比中美癌痛治疗现状
美国的姑息治疗已有较为成熟的专业体系和管理规范。吗啡用于癌症疼痛的治疗是规范和安全的。除了疼痛治疗药物,赴美就医还可以得到国内未上市的缓癌药物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治疗,以及更好的就医环境。
麻省医疗国际专家分析,通常最新较好的药物都集中在欧美少数企业,为保护创新,原研药通常都有10年到20年的专利期,在这期间,其他国家只能进口而不能仿制。一般情况下缓癌新药研发成功获批后会先在美国及欧洲国家上市,接着再投入国内市场,这样一来,整个新药在国内上市的时间就比美国至少滞后了一年至三年不等。在美国,病人能优秀买到最新研发的缓癌类药物,且如果有医疗保险,药费基本都可由保险公司一并承担。
质子治疗系统被称为“杀癌利器”,可直达肿瘤中心,减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超大型优秀医疗设备,国内拥有及能熟练使用的医院很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种使用微创方法实施复杂外科手术的系统。比如心脏搭桥手术,可以做微创,不用开胸。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医院有一台。美国前列腺癌手术80%用达芬奇,副作用小,创伤小,国内5%都不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外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赴美就医已经走进人民的生活。麻省医疗国际是海外医疗服务的领航者,与美国麻省总医院在内的十多家美国优秀医疗机构建立了无缝合作。致力于为国内客户搭建直通哈佛医学院教学附属医院的国际化、专业化海外医疗服务机构。为国内客户提供美国专家会诊、赴美就医、高端体检、精准医疗、医护培训等一站式海外医疗咨询服务,让国民能够共享全球医疗资源。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