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中医 > 上海幼升小面试|各国(地区)幼升小惨烈指数排名 上海排第二

上海幼升小面试|各国(地区)幼升小惨烈指数排名 上海排第二

时间: 2018-03-19 11:2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萌萌

每年的升学季,都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家长们也会忍不住抱怨魔都幼升小的惨烈:“过去拼爹、拼娃又烧钱就算了,现在又是“公民同招”,又是取消特长生......

摘要:

  导读:每年的升学季,都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家长们也会忍不住抱怨魔都幼升小的惨烈:“过去拼爹、拼娃又烧钱就算了,现在又是“公民同招”,又是取消特长生......重磅新政一个接一个,都不知道该怎么准备了!...【早教中心】

  那么如果放眼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孩子都是如何备战幼升小的呢?魔都幼升小的惨烈程度又能排第几呢?不妨和指导君一起来看今天的榜单吧!看完你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哦~

  声明: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与事实有出入,欢迎留言指正~【早教中心】

  NO.5:日本&德国幼升小

  学校基本一个样,不需要择校

  这两个国家都是公办教育优质均衡的代表,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不用考虑择校问题,然而...【早教中心】

  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基础教育基本上由政府负责,国家补贴教职员工的开支,以避免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造成的不公。

  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大体相同,无论学校的规模大小、在校学生多少等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有些学校仅有几十个学生,也同样建有体育馆、游泳池和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等实践活动室,并且各类器材齐全。(详情请戳☞:日本最穷的小学,令人惊叹!)

  日本公立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享受全国统一的公务员待遇。公立校长不得连任,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而公立教师在6年内一般都会流动一次。所以也没有名校名师一说。【早教中心】

  然而,这种模式虽然抑制了校际间的强弱差异,实现了全面均等,但过分一刀切的做法也有弊端,比如太过宽松的教育氛围、资源的浪费和较大的财政压力等等。

  而且,这种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同样无法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应试。由于人口太多,日本的“高考”是出了名的可怕,被称为考试地狱,让人分分钟想“切腹自尽”......所以近年来,在义务教育相对公平的表象下,家长帮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抢跑”,早已成了常态...因此在很多人印象中,日本的孩子学习压力并不比中国的孩子小。

  再来看德国。

  和亚洲国家的家长不同,德国人并不十分崇尚应试,也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在老一辈人眼中,一个专业工匠和一位大学教授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只是从事的工作不同而已。【早教中心】

  德国的公立小学一般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也没有户籍限制。只要孩子达到上学年龄,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或者常驻德国工作的外国人子女,不经过任何考试就可申请进入距居住地最近的小学上学。

  德国的小学阶段课业非常少,大多数小学为“四年半日制”,即学生每天上学时间只有半天。老师会经常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到野外散步、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初步的职业规划。

  不过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为应对选择优质中学的压力,家长们暗地里也会给孩子加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一一记录在案。学期末,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除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详细的评语。

  小学在德国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关键,大多数成绩普通的小学毕业生会进入学制5年的完全中学,之后再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技师、绘图员等蓝领阶层;小部分人通过努力考入学费高昂但要求严格、在校时间相对较长的私立文理中学(比如最近在上海也很火的康德学校),然后进入大学深造。

  幼升小指数:

  惨烈度:★

  折腾度:★★

  烧钱度:★★★

  NO.4:美国幼升小

  看到录取标准我笑了...

  1.也热衷给学校排名...

  美国公立学校虽然没有严格的“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但是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校都有评分,分数从1分到10分,分数越高代表学校越好。很多重视教育的家长会根据往年的评分对学校好坏做出判断(要知道老美真的是很喜欢搞排名的,他们甚至闲到帮中国的500多所小学也排了名...)

  2.也有“学区房”...

  公立学校(小学至高中)的入学,严格秉承“就近原则”。因此得分越高的学校,周边房价也就越贵,这和天朝的学区房道理是一样的。

  在美国,一个学区好的地段,房价也高得惊人,60年前建造的“老破小”,价格能比非学区的全新二层小楼高出两到三倍。

  BUT...

  在美国想就读好公立,并不需要你必须是学区房的“产权人”!

  比如,就算只是当地学区的租户,只要拿着水电煤账单(是的,你没看错)和一家人的身份证明,就可以去学区办报名了.....这还不算什么,甚至有华人家庭给住在好学区的亲戚朋友付水电煤,然后借账单报名成功的……

  3.也会"跨区择校"...

  一般来说,美国小学会优先录取该校所属“小学区”里的孩子,但如果报名未满,部分小学就会拿出一些名额,提供给所有居住在“大学区”里的孩子选择,选择的唯一办法不是考试,而是——抽签!

  因此如果家长心仪某些小学,就可以密切关注该小学的信息,在学区提供的时段内报名参加抽签。另外,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孩子被抽中了,那么根据“兄弟姐妹优先入学原则”,他家所有其他孩子都可以进入同一所小学.....

  4.民办小学也会“面谈”...

  公立小学的教育亮点不多,如果对孩子有高要求,也可以选择私立。不同于上海幼升小入学面谈的“变态”,美国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非常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娃:“老师发了一张纸给我,纸上画了个马桶。”

  妈:“啊?为什么画马桶?”

  娃:“她问我:你知道怎么冲马桶吗?”

  妈:“你怎么说?”

  娃:“我就给她随便说了一下冲马桶的过程。做了一下动作,哗——”

  妈:“啊——还有什么题?”

  娃:“没有了。”

  ......

  实际上,私立小学面试什么的就是个笑话,入读私立的真正条件是——钱多!

  比如加州旧金山湾区,是全美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一般的私立小学每个月学费差不多要1200到1600美元,而和顶级私立中学对口的私立小学学费甚至高达每月3000到3500美元。(感觉这才是严重的阶级固化...)

  事实上,由于人口密度和教育实力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升学模式反差较大。中国是上大学前苦上天,上大学后赛神仙;美国则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想进好学校相对容易,但越好的学校,想通过毕业测试拿到学位就越难。因此在美国,不管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入学的焦虑都不算严重,学校和家庭会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挑战和挖掘孩子们的潜力。直到上了大学之后,再开始培养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

  幼升小指数:

  惨烈度:★★

  折腾度:★★

  烧钱度:★★★★

  NO.3:韩国幼升小

  教育体制被全民吐槽

  “如果有来生,你是否愿意再做韩国人?”当这个问题在韩国一家网站出现时,立刻有近万名网民争相做答。

  结果出人意料,近70%人选择“不愿意,要是能投胎成为别的发达国家的国民就好了。”回答“来生还想做韩国人”的只占24.4%。

  调查显示,韩国人目前对国家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教育制度”。

  韩国算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了。曾经去过韩国的人都会发现,在韩国的许多大街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学院”(补习班)。仅在首尔市区就有1.5万之多。因为升学压力过大,不管学习好坏,学生都要去补习班“提高”成绩。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每周4-6天都要去补习,这让很多孩子感到不堪重负。另外,高昂的教育支出也让很多韩国人吃不消。据调查,韩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占总收入一半以上,每年用于子女教育的费用平均达1000多万韩元(1人民币约为120韩元)。

  幼升小指数:

  惨烈度:★★★★

  折腾度:★★★★

  烧钱度:★★★★

  NO.2:魔都/帝都幼升小

  存在马太效应,迷茫与鸡血齐飞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北京和上海,却有着全国最焦虑,最迷茫的家长群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小升初取消统考,升学方式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中产阶级的教育军备竞争正在不断地向低龄化蔓延。“幼升小”这个十多年前还不存在的概念,已经渐渐成为了很多家长焦虑的源头......招生政策晦涩难懂,买房入学处处是坑,面谈“神题”层出不穷.....随便罗列几个关键词,相信不少家长都会觉得无比头痛:

  公办:公民同招、菜小、统筹、TZ、学区房...

  民办:条子、末位淘汰、培训班、学费、面谈神题、录取率...

  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中产家庭对孩子成长路径的不自信;也看到了家长心中担心孩子进不了好学校,输在起跑线上的强烈不安。

  而随着全面禁奥、取缔英语星级考、取消特长生和艺体加分...这一系列的重磅举措的逐步落实,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即将迎接一个教育全面去功利化的时代。原本简单粗暴的考证应试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彻底洗牌。在新的格局下,未来的幼升小、小升初究竟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准备才不会和未来的中高考脱节?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比烧脑,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升小指数:

  惨烈度:★★★★

  折腾度:★★★★★

  烧钱度:★★★★

  NO.1: 香港幼升小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鸡不死,就往死了鸡...

  编辑部有位小编在香港求过学,所以对香港幼升小的情况略知一二,总结一句话:家长全靠一口仙气吊着,孩子被鸡到怀疑人生......

  香港幼升小不是一年就能结束的,如果你在走国际还是本地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如果本地路线中的公立、私立、直资你都要试试的话,幼升小的过程一般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了,持续至少两年,经历两至三轮洗礼。也就是说,你刚通宵排队搞定幼稚园大战,新的战斗就又开始了。如果晚了一步,就会万劫不复(无学可上).....

  公办入学,学区房+拼爹缺一不可

  官立和官津小学,统称公立学校,共461间,不收学费,质量参差不齐,属于学区划片、统筹分配上学。也就是说,高达88%的香港小学是香港教育局按照家庭地址电脑自动化安排孩子入学,即俗称的“大抽奖”。学区有多重要,88%这个数字足够说明一切(请自行脑补香港房价...)。

  按照程序,一年级入学统筹办法分为“自行分配学位“(类似上海的对口入学)和“统一派位”两个阶段,每年9月初开始。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在当年11月底公布结果,参考的指标远不止学区那么简单,还要看父母和学校的关系,甚至是否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等(具体参照下表)...

  统(pin)筹(die)排序积分制

  1.父/母全职在与该小学同一校址的幼稚园或中学部工作 (20分)

  2.兄/姐在与该小学同一校址的中学部就读 (20分)

  3.父/母为该小学的校董 (20分)

  4.父/母或兄/姐为该小学的毕业生 (10分)

  5.首名出生子女﹙即为家庭各子女中最年长者﹚(5分)

  6.与该校的办学团体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5分)

  7.父/母为该小学主办社团的成员 (5分)

  ...

  如果不满一定积分的话,就只能参加接下来的“大抽奖”赌运气了...问题是这种赤裸裸的拼出生、拼关系的对口入学规则,基本只有土生土长的中高产本地人可以满足。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权无势,或者是外来户口的话,即使有学区房,也只能乖乖等统筹去弱校!而在上海,如果你是持长期居住证的外地人,只要学校不是大热门,买了房还是很有希望对口入学的,因此相比之下,风险要低不少...

  全民鸡血,民办录取率之低秒杀魔都大部分学校

  私立小学招生一般在“公办大抽奖”之前(先民后公的典型),很多父母都希望在抽奖前能有优质私立的offer在手,这样心不慌。因此,私立学校的学位竞争才是真正的白热化。

  全香港只有60多所私立(直资)小学通过面试招生。稍有名气的学校收到的入学申请都是超过4000+,而学位一般只有100-150个,录取比例都是个位数,秒杀上海大部分民办...

  因此,从出生开始就参加各种早教培训、面试班,学习各种艺体技能拿证书都是娃们的规定动作。此外,为了让portfolio (个人简历)更加精美,很多孩子上午下午同时要上两所幼稚园...上海的孩子在幼儿园读书,还可以睡个午觉,香港的很多小孩,惨到连午觉也没有!就算上厕所,也要挤时间背几个单词。

  更有甚者,有些出了名竞争激烈的好学校,一年只收10个孩子,并且还得是1月份生的。所以,要上这些学校,鸡血还在其次,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都必须提前计算好,也就是“赢在XX前”!

  这样丧心病狂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香港幼儿教育的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则,在这种执念之下,所谓的起跑线也越来越提前。父母们不可能不知道小朋友也累,但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所以都可以被自我原谅。

  幼升小指数:

  惨烈度:★★★★★

  折腾度:★★★★★

  烧钱度:★★★★★

  文章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呢?只能说,教育这件事,真的能折射出每个地方的社会百态。不同的文化、观念、国情共同促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或轻松、或焦虑、或迷茫的幼升小“众生相”。但现象背后,有一样东西是相通的,那就是父母那颗为孩子的前途而操劳的心...

  2018幼升小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希望这篇相对轻松的猎奇文章能帮大家调整下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在后续的各个重要节点,我们也将会有一大波干货文章送上,敬请持续关注哦~

  发上海幼升小指导相关文章的时候用)

  特别供稿:上海幼升小指导

  微信号:shanghai-elitebaby

  本文为公众号“上海幼升小指导”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上海
指数
地区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