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肠道菌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了解到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宝宝的早期肠道菌群的构成中意义重大,对宝宝生长发育和...
随着肠道菌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了解到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宝宝的早期肠道菌群的构成中意义重大,对宝宝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宝宝的肠道微生物呢?
知几未来旗下的爱幼妈妈是国内**母婴同检的肠道微生物检测产品,专注**人类微生态研究,现在就来给妈妈们说说。
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肠道微生物?
宝宝早期肠道菌群的构成对其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期饮食、孕期心理状态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宝宝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演变。
1)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的宝宝在经过妈妈产道时,会获得妈妈产道和肠道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厌氧菌,而刨腹产分娩的宝宝则缺少了这一获菌过程。
有研究表明,刨腹产分娩的宝宝在其成年后与自然分娩的宝宝相比更容易出现肥胖现象,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刨腹产宝宝肠道菌群早期植入缺陷有很重要的关系。
2)喂养方式
目前,较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会给宝宝肠道菌群的构成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母乳中的抗体是宝宝肠道特异性免疫的第一来源。母乳中天然存在的菌群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递给宝宝,参与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与演变。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要比人工喂养的宝宝高。因此与母乳喂养的宝宝相比,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肠道不适,例如便秘、胀气、肠易激综合症等。
3)孕期饮食
孕期饮食结构对准妈妈和即将出生的宝宝的健康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孕期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会使得肠道中优势菌的数量减少,其他菌种数量增加,从而影响菌群的构成。
另外,鼠类动物实验表明孕期和哺乳期饲喂高蛋白和高纤维饮食,母乳中寡糖含量会发生变化,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变,且高纤维组的孕鼠和其子代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
4)心理状态
很多准妈妈们在产前会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变化,这些心理改变会影响宝宝肠道菌群的构成,主要表现在乳酸杆菌的丰度下降。
研究证实,孕期压力会导致准妈妈阴道内环境变化,使得阴道乳杆菌属的数量下降,直接导致自然分娩过程中向宝宝传递的乳酸菌数量减少。
5)生活环境
宝宝出生后所处的早期环境会影响其肠道菌群的形成。不同地理环境、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均会影响宝宝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发展国内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医院、病房之间,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模式也均不相同。研究表明,不同医院出生的婴儿肠道中定植的双歧杆菌菌种不同。
6)抗生素的使用
妈妈和宝宝的抗生素使用都会影响宝宝早期肠道菌群的构成。准妈妈在孕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会导致宝宝肠道菌群的种类减少,相比之下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妈妈其宝宝的肠道菌群则更为丰富且分布均衡。
对于宝宝来说,抗生素的使用会遏制其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容易使耐药的有害菌成为优势菌,从而破坏宝宝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研究证实,0~1岁的宝宝使用抗生素与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和结膜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7)其他因素
除了上诉因素之外,益生菌、益生元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孕期体重、宝宝辅食添加等其他因素也会对宝宝肠道菌群的构成产生影响。
如何帮宝宝建立良好肠道微生态?
1)顺产+母乳喂养
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菌群的构成较丰富且分布均衡,应该提倡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
2)合理的膳食营养
孕期合理的膳食模式不仅关系到孕妇整体健康状态,并且改善孕期饮食结构、合理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对于构建妈妈和宝宝肠道菌群稳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保持心态稳定
孕期心理焦虑紧张等情绪也会影响菌群的构成,因此应该增加对孕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并给予科学指导;
4)不滥用抗生素
尽量减少孕期和宝宝生长早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由此引起的菌群失衡。
如何得知宝宝的肠道微生态状况?
爱幼妈妈是国内**母婴同检的肠道微生物检测产品,通过化验粪便中微生物的DNA,便可得知自己和宝宝的肠道和免疫力情况。同时,爱幼妈妈配备了以医学和营养学专业背景为主体的私人营养专家团队,拥有各国、多项营养师资质,将现代生物科学与国内家庭的饮食构成相结合,为更多新手爸妈、新生宝宝带来更科学、全面、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