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五官 > 耳鼻喉科 > 有没有人用过卫教授鼻炎方?卫淑华治疗鼻炎是真的吗?

有没有人用过卫教授鼻炎方?卫淑华治疗鼻炎是真的吗?

时间: 2018-06-13 13:2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希文

目前很多人长期被鼻炎困扰,各种治疗方法也是用了不少,但却不停的反复发作。他们甚至对鼻炎都感觉绝望了,鼻炎真的就那么难治吗?卫教授鼻炎方真的管用吗?

摘要:

  卫教授鼻炎方,有人用过吗?效果怎么样啊?

  目前很多人长期被鼻炎困扰,各种治疗方法也是用了不少,但却不停的反复发作。他们甚至对鼻炎都感觉绝望了,鼻炎真的就那么难治吗?卫教授鼻炎方真的管用吗?

  古医有言:世间有一病,则必有一药。“病没治好,关键在于药症不符。”想验证卫教授鼻炎方的效果,首先就需要了解何为古方中医鼻疗法。

  卫教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鼻在上,与全身脏腑经络脉络相通。鼻病并不是单纯的发生,鼻上有鼻泪管通眼目,侧通咽鼓管,两侧通耳,下经鼻咽至喉,内连及脑,鼻窍通,四邻安,鼻窍不通,窍窍不利。这也就会为什么很多鼻炎患者,往往会有咽炎、支气管炎、哮喘、中耳炎、头昏、头痛等等疾病的原因。

  “鼻为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

  而中医鼻疗的作用机理,正是以人体的脏窍理论为基础,鼻疗的作用途径即鼻——肺——脑,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就是通过鼻腔毛细血管的吸收,神经刺激和大脑调节,肺部吸收,对鼻腔局部和临近组织的作用等途径而产生。

  一是:鼻腔粘膜毛细血管的吸收:

  鼻腔粘膜的表面积约为150平方厘米(约为自己的手掌五指伸开),粘膜下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既丰富致密,又具有大而多孔的特点,当鼻腔纳药后,药物能迅速从粘膜进入血管,直接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中。

  与此同时,鼻粘膜上众多的细微绒毛表面,又大大地增加了药物吸收的有效表面积,使某些药物鼻内给药的生物利用率接近100%,且外用给药,无需经行静脉进入肝脏,避免肝着过效应,也避免胃肠液对某些药物的破坏作用,从而可使最小的用药量,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二是:刺激神经和大脑调节:

  鼻腔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嗅觉细胞。嗅觉细胞中央突汇集成的嗅神经极短,穿过薄薄的颅底筛板和硬脑膜,便进入颅内。鼻疗药物的特殊气味(如芳香类,腥臭类等)一旦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细胞,产生的冲动便可迅速传入大脑,经大脑中枢分析处理后,再发出相应的新冲动,从而调节内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达到调节内脏功能,达到“阳气和利满于心,上出于鼻而为嚏。”

  关于这一点,日本医家今邨宽阐述得十分明确:药气从鼻孔中直达肺,通经贯络,透彻全身,卒病沉疴,从症用之,以助服药之所不及。由此可见,整个呼吸道用药:鼻腔给药上呼吸道吸收后,部分药物分子微粒可随着呼吸进入下呼吸道,并随气体交换进入肺循环,再经心脏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达到治疗作用。

  卫教授鼻炎方,是卫教授依据千年的中医鼻疗法,经过50多年临床实际操作中逐渐完善而成,通过清洁冲洗,塞鼻驱毒,芳香走窜,宣肺透窍,排毒净鼻,润鼻修复,巩固疗效,对临床常见的各种鼻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出血,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前庭疳烂及雾霾污染,干燥,刺激性气味引起的鼻内不适,头痛头晕,胸闷,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卫教授鼻炎方使用方法:

  首先:冲洗

  配备专业鼻腔冲洗器(洗鼻器)

  目的:清洗可排除粘附在鼻毛,前庭部位的浮毒及微尘颗粒,以更利于药物吸收。

  第二步:塞鼻粉包

  方法: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粉包塞入鼻腔,先塞一侧,再塞另一侧,深度,时长因人而异。

  目的:鼻包进入清洗后的鼻腔,其芳香辛烈之性能快速接触鼻粘膜,在最短时间内,起效快,渗透快好,产生反射性的痒,胀,喷嚏,流鼻涕,使深伏于鼻粘膜。鼻甲之伏毒滞邪。因鼻腔肿胀,窦口引流不畅而蕴积于窍内的腐蚀败液得以排除,恢复鼻窍清空、通之性。

  第三步:涂鼻炎膏

  方法:拭净鼻腔,将鼻炎膏涂于鼻内。

  目的:鼻炎膏质润而性缓,涂于鼻内,清除余毒,修复粘膜,巩固疗效,还鼻炎患者清通,清净,清空,清灵,正常行使其呼吸通气,司嗅觉,助发音的生理功能。

  卫教授鼻炎方,患者用了都说好:最重要的疗效是,能够彻底治排肺毒,理肺气,将肺浊气排出体外。患者用药3-4 次连续打喷嚏,排肺毒,理肺气,很快胸闷、呼吸不畅. 气粗. 心慌的症状就消失了。全国已有数万人用卫教授中医鼻疗法理念远离了鼻炎!

相关标签
鼻炎
治疗鼻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求医通安卓客户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