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装过心脏支架的心血管病患者,如果能在整体康复体系上,逐渐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他的寿命就会延长,甚至比没得病但不运动的人更长。”
“一个装过心脏支架的心血管病患者,如果能在整体康复体系上,逐渐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他的寿命就会延长,甚至比没得病但不运动的人更长。”
这是国内最优秀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上周在广州一场演讲中所用的对比。这场演讲,是由SMI瑞士医疗国际主办的“世界心脏康复联盟”筹备会的环节之一。
为组建这个前所未有的“联盟”,SMI邀请了另一位心血管病优秀——罗马医科大学医院心脏科主任及心血管科主任格尔马诺·迪夏希奥教授。
三十年前,迪夏希奥教授曾经在北京,与胡大一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例心脏支架手术,并在香山饭店联合发起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而在过去一些年,迪夏希奥教授还担任着罗马教皇的私人医生,他所在的罗马医科大学,代表着世界最优秀的医学水平。
在筹备会上,迪夏希奥教授说:“这是一次西方和东方的再次携手,我也想有一个新的词语,就是‘新丝绸之路’,因为我想起在数百年前马可波罗曾经来过国内,推动了国内和意大利文化与科技方面的交流和发展,我相信今天我们所做的,同样是非常重要一次交流和发展。”
筹备会的出席者包括广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原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少将李康,SMI瑞士医疗国际董事局主席、总裁埃尔韦•科格瑞恩,ABL瑞士领誉医疗国内项目代表苏菲。现场一千名嘉宾中,还包括来自国内各大医院心血管领域的150多位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专家陈国伟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杜志民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金来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心脏康复区主任郭兰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副主任谭宁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韦建瑞主任医师
深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董少红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协和高级医疗中心主任陈炼主任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孟晓萍教授
他们是国内心血管病治疗与康复的中坚力量,共同面对着当下国内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心脏康复体系落后国际标准50年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国内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目前国内约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每5例疾病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死亡率在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排行第一。
而这是两年前的数据,目前国内导致心血管病的三大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还在持续攀升。
这个趋势指向一种不容乐观的未来。在胡大一教授看来,上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根源,不在心血管病的手术治疗,而在术后的康复管理。“国内的心血管手术和治疗水平,已经和发达国家持平。我们每年能给多达67万个心血管患者安装心脏支架,但大多数没有任何术后管理和服务。患者一是不清楚做过支架后会发生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用药,三是术后不懂得合理运动。”
在他看来,从医生的重视到患者的认知,国内的心脏康复体系落后国际标准50年。
作为一家国际优秀的医疗投资集团,SMI瑞士医疗国际于2013年进入国内,并成立ABL瑞士领誉医疗,开始为国内提供国际医疗服务。
而在“世界心脏康复联盟”筹备会上,埃尔韦·科格瑞恩还透露说:“未来,SMI将大规模引入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国内建立约1000个心脏康复中心。”
在胡大一眼中,国内数以亿计的心血管病患者,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而是应该有人为他们提供包含身心医学、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和运动学在内的、全面全程的康复体系,以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
“我们搞医疗、做医生的价值应该是这个,而不是每年安装多少个支架,给医院带来多少毛收入。”胡大一总结道。
运动康复实现第5生命指征
2017年初,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一项科学重要声明,决定在血压、呼吸、心率和体温之外,将一个人的有氧运动能力列为第5生命指征,并作为预测健康风险的重要指标。
迪夏希奥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欧洲,有氧运动能力的提升,早已被业界视作心脏康复的一部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脏康复”是指确保患者获得较好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的、主动的生活。其中,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是心脏整体康复的重中之重。
胡大一教授则在受访时表示,如果一个心血管病人能通过运动康复,把有氧运动能力提到10个代谢单元以上,那么他的寿命将和没得病的普通人“非常接近”。
这种目前国际心脏康复领域的认知,也经历过一番漫长的探索。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没有CT和心脏支架的年代,欧洲的医生就开始通过带领病人去森林中伐木,试图以运动的方式“治疗”心绞痛,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医学界还普遍认为,心血管病患者需要一定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都在床上完成。
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案例,改变了这一切。1955年,艾森豪威尔第一次心脏病发作,随后,他通过调整饮食,通过运动和戒烟,顺利恢复正常生活。
国内超500家心脏康复中心有待提升
而国内直到1986年才出现第一家心脏康复中心,随后扩展到广东、湖南、安徽等数个省份。但星星之火,始终未成燎原之势。到2012年,国内只有6家心脏康复中心。
变化比预想中来得更快。2015年,国内的移动医疗蓬勃生长,民营资本开始借势进入传统医疗领域。2016年,国家颁布《“健康国内2030”规划纲要》,把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推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心脏康复恰恰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范围内已有超过500家心脏康复中心,呈遍地开花之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迪夏希奥教授和胡大一教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一数字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迪夏希奥教授补充说,正是出于上述理由,自己才来到国内,筹备建立“世界心脏康复联盟”。
引入1000名欧美心血管康复医生
未来,迪夏希奥教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SMI瑞士医疗国际董事局主席、总裁埃尔韦·科格瑞恩介绍说,今年9月开始,SMI将组织1000名经罗马医科大学专业考核认证的心血管康复医生来到国内,配合国内心血管专科主任专家,为患者开展心脏康复管理。
作为一家国际优秀的医疗投资集团,SMI瑞士医疗国际很早进入国内,成立瑞士领誉医疗,为国内精英人士和他们的家族提供国际医疗服务。“世界心脏康复联盟”筹备会活动现场
而在“世界心脏康复联盟”筹备会上,埃尔韦·科格瑞恩还透露说:“未来,SMI将大规模引入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国内建立约1000个心脏康复中心。”
在胡大一教授眼中,国内数以亿计的心血管病患者,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而是应该有人为他们提供包含身心医学、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和运动学在内的、全面全程的康复体系,以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
“我们搞医疗、做医生的价值应该是这个,而不是每年安装多少个支架,给医院带来多少毛收入。”胡大一教授总结道。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