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精神科 > 精神科 > 抑郁症真的仅仅是“心病”吗

抑郁症真的仅仅是“心病”吗

时间: 2016-03-24 15:59  来源: 健客网   编辑: 娜娜

大多数人对“抑郁症”一词并不陌生,却对其存在诸多误解,认为那就是心情不好、一时想不通、小心眼……然而,抑郁症真的仅仅是“心病”吗?

摘要:

  大多数人对“抑郁症”一词并不陌生,却对其存在诸多误解,认为那就是心情不好、一时想不通、小心眼……然而,抑郁症真的仅仅是“心病”吗?

  抑郁症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疾病,有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中(他们的基因完全相同),若其中一位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位患抑郁症的几率是50%~60%,所以,抑郁的发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不论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都共同作用到大脑,使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抑郁表现。就像长期用眼劳累引起近视一样,抑郁症是长期压力状态下导致大脑“生病”的结果。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治疗抑郁症应该针对大脑进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认知、情绪、行为等功能。

  至于抑郁症患者脑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神经生物学家正在寻找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以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抑郁症与脑内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愉悦因子”5-羟色胺和“驱动因子”多巴胺水平的降低有关,因为发现临床抗抑郁药物能够提高这两种物质的脑内浓度。但是现有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很快能将这些因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患者的情绪很可能要在几周以后才发生改善,因此生化水平的改变可能并非抑郁的直接致病因素。现在比较获得认可的“神经环路可塑性学说”认为,大脑中和奖赏相关的神经环路在情绪压力下发生病态的可塑性变化,导致抑郁患者动机缺乏、快感缺失等表现。

  并非所有心理问题都能一聊了之 中重度首选药物治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都属于心理问题,找心理医生聊一聊就能解决问题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抑郁症不是“心病”,而是“脑病”,治疗应先考虑用西药治脑,再考虑“心药”如心理咨询来辅助治疗。

  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鉴别是抑郁还是焦虑,如果是焦虑的话,心理治疗和患者积极的自我调整很重要。如果是抑郁的话,轻度抑郁可考虑只做心理治疗,不适合心理治疗的应药物治疗;如果是严重的抑郁,一定要接受药物治疗。

  严重的抑郁又分为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前者以抗抑药物治疗为主,后者以情感稳定剂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辅助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的鉴别诊断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双相抑郁按重度抑郁症治疗,容易诱发躁狂、混合发作或快速循环状态,导致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自杀率增加。一般来说,天才型抑郁患者大多是双相抑郁或潜在的双相抑郁,有幻觉妄想的抑郁、有过多次自杀行为的抑郁和难治性抑郁也多半是双相抑郁。

  抗拒用药多因对药物误解太深

  临床上有不少抑郁症病人并没有坚持科学服药。

  一种情况是,有的患者对于抗抑郁药物有所抵触,怕吃了上瘾、副作用大或“变傻”。事实上,抗抑郁药物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都可以尽量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另一种情况是抑郁症患者由于处于“负性认知模式”,认为自己的病情严重,吃药是没有用的。加上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到两周,有的病人吃了几天药,见没有效果就自行停药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定要做到足量足疗程。药物的剂量要足够,患者和患者家人不可擅自减少药物剂量;疗程要足够,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不可以有时服,有时不服,或过早停药。临床上,没有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是病情波动或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感觉有各种身体不适,表现得非常痛苦。家人有时对此很难理解,认为病人是“无病呻吟”或“小题大做”。其实抑郁症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是真实的,家人要理解。如果家人不理解他,更会加重病人的自责感,让他的自我评价更低。

相关阅读:

抑郁症病因

抑郁症症状


抑郁症吃什么

抑郁症疾病饮食

抑郁症治疗方法


 

相关标签
抑郁症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