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传染科 > “脚气司机”开车有危险,丁克1+1为人生保驾护航

“脚气司机”开车有危险,丁克1+1为人生保驾护航

时间: 2015-11-27 13:3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彩云

  近日,河南商丘一辆大巴车司机因患脚气穿拖鞋开车险些酿成事故,引发乘客不满向交警举报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该司机受到...

摘要:

  近日,河南商丘一辆大巴车司机因患脚气穿拖鞋开车险些酿成事故,引发乘客不满向交警举报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该司机受到了罚款200元、驾驶证扣2分的处罚,但是“脚气司机”引发的话题讨论却在网上持续发酵。

  其实,如果仔细留意一下近来的网络和报纸,不难发现由于脚气引发的祸事并不鲜见。前段时间,安徽一位女士在开车过程中由于脚气发作,瘙痒难忍,慌乱之中把油门当成了刹车,酿成了一死两伤的人间惨剧。直至车祸发生的那一瞬间,她都不曾想到过基本上可以忽略的脚气小问题,居然会让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财产承受如此大的风险。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在让人感到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引发大家对脚气这一“祸首”的关注。

  麻痹大意,脚气惹出大麻烦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脚气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在多数人眼中这只是一种不值一提的小毛病。但古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看似不起眼的脚气却也有可能引发众多健康问题。几年前,国内某高校大学教授因为没能对脚气进行及时治疗而突然出现了下肢红肿、股骨沟淋巴结肿大和高热、畏寒等病症,虽然最后由于送医及时而保住了性命,但经此一番折腾,他对脚气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或者说是沉重的认识:“以后再也不敢放着足癣(注:脚气学名足癣)不管了。”

  其实,作为一种发病率高、诱发原因广的疾病,脚气并像大家想得那么“简单”。皮肤专家表示,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和彻底的治疗,真菌就有可能传染到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手癣(俗称鹅掌风)、股癣、灰指甲等其他皮肤顽症,超过4成的脚气患者有可能并发真菌感染,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症、丹毒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引发败血症,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此外,如果糖尿病患者感染了脚气,则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迁延难愈的慢性溃疡,甚至有人会因此导致截肢。

  发现症状及早治疗,丁克1+1有效斩断病根

  当然,罗列脚气引出的一桩桩大麻烦,小编并不是想用这些脚气并发症来吓唬大家,而是想唤起朋友们对于脚气治疗的重视。中医讲“病向浅中医”,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感染了脚气,出现了相似的症状,那么应该马上进行治疗,不要有丝毫的耽误。但是,治疗是要讲方法和策略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购买不明药物使用或混合使用,以免出现药不对症、或者是药物之间互相作用的情况,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法,这里给出两点建议:一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换洗鞋袜,不要跟别人共用脚盆、擦脚巾,运动过后被汗水打湿的鞋袜一定要晒干或者烘干后再进行穿着。同时,在选择鞋袜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透气性比较好的产品,以防止脚部出汗后挥发不出来,造成鞋内环境的湿热,给真菌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合理选择治疗药物。除了不能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偏方”,还要学会在市面上的众多药物之中进行科学、对症的甄别。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含有激素的产品,因为此类产品虽然可以在短时期内缓解脚气症状,却不能除根,一旦停药,就会面临脚气的卷土重来。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针对脚气的治疗药物中,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丁克1+1”表现稳定、疗效明显,获得了众多专家的一直推荐。据了解,“丁克1+1”有效成分是盐酸特比萘芬,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具备安全高效的抑杀真菌能力,且不会对人体造成负担,是有代表性的第三代抗真菌药物之一。

  除了精心调制的药物配比,在药物作用方式上“丁克1+1”也具有同类不可匹敌的优势。由于打破了传统用药方式的局限,“丁克1+1”将丁克膏和丁克喷两种制剂的作用发挥到了优秀,一喷一抹、喷抹结合,不仅可以快速缓解各类脚气症状,更能直达病灶,从源头上杀灭真菌,防止脚气再次复发。由于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丁克1+1”在众多医护人员和患者之中拥有不错的口碑。小编在这里也建议有过脚气史的朋友在身边常备一盒“丁克1+1”,以备不时之需。

  车祸猛于虎,但是比车祸更加凶猛的是人体的健康“漏洞”,好在亡羊补牢犹未晚,希望患有脚气的朋友,尤其是司机朋友,能够及早端正对脚气的看法,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为自己也为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负一分责!

相关标签
脚气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