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肿瘤科 > 肿瘤科 >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时间: 2014-05-13 16:22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

年仅30岁的骆衍新是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副研究员,他所参与的关于DNA甲基化控制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摘要:

  日前,笔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80后研究人员骆衍新参与的研究发现了结直肠肿瘤的恶变新机制,该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临床治疗策略。

  此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数据称,广州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相当于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该病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

  年仅30岁的骆衍新是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副研究员,他所参与的关于DNA甲基化控制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这是该领域最为优秀的期刊之一。

  目前学术界认为,散发性结直肠癌主要由腺瘤发展而来。骆衍新介绍道,“从正常结肠粘膜到腺瘤(息肉)再发展成为腺癌是结直肠癌的主要发展序列,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息肉作为良性病变在肠镜下即可切除,这可以有效地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

  不过,骆衍新强调,发现息肉的老百姓也不用盲目惊慌,“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恶变成癌,研究结果显示,约10%左右的腺瘤患者将最终演变成恶性肿瘤。”

  据骆衍新介绍,他所在的团队检测了正常结肠粘膜、腺瘤、腺癌三种组织状态下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及关键基因突变,结果发现,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研究中发现的关键基因位点,有望成为预测肿瘤是否会癌变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用以指导临床路径及随访策略的制定。“一直以来,阐明哪些良性疾病会恶变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随访的前提。”骆衍新表示。(记者/曹斯 实习生/白晨晖 通讯员/简文杨)

相关标签
腺瘤
癌症
恶性肿瘤
DNA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冬虫夏草对于防治癌症功效好
冬虫夏草对于防治癌症功效好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归肾、肺经,功擅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为平补肾肺之佳...[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