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都发生了不小变化,各种疾病趁虚而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家称,这段时间,气温波动大,昼夜温差悬殊,正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疾病发作高峰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可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的话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近80%的哮喘患者得到良好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并使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症状轻微、减少急诊或住院次数。
溯源 过敏体质
很多哮喘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可以追溯到近三代血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或)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高,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查 综合评价
典型的哮喘很容易诊断,有些哮喘患者不典型,表现为长期的慢性咳嗽伴胸闷,没有喘息及肺部的哮鸣音,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他们会经常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对哮喘是没有治疗作用的。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确诊哮喘非常有帮助,是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很有必要做这些检查。明确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很有必要定期做肺功能的复查。
目标 长期控制
很多哮喘患者会有疑问,哮喘到底能治疗吗?就像高血压不能治疗但能控制,哮喘也是,虽然目前尚不能治疗,因为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但以遏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治疗不正确不规范,代价会更高。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这是治本。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等。
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这是治标。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需要强调的是,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也就是治疗哮喘的根本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其中吸入为优选途径,副作用很小。尽管全身使用激素不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缓解哮喘症状的方法,但是对于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是需要的,可以降低病死率。
医生为哮喘患者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后,患者应按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如果该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可考虑降级治疗,这样能使哮喘患者在尽可能少的药物治疗下保持较好控制状态。
认知 发现高危
如遇哮喘急性发作时,建议有以下情况高危患者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看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7)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病史。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病,是可控的疾病,医患双方都应积极努力,医生为哮喘患者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哮喘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包括变应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药物、食物、职业性致敏因素等,增强自信心,配合按时用药控制。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