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外科 > 肛肠科 > 便血不能一味当痔疮治 当心肠道恶变盯梢

便血不能一味当痔疮治 当心肠道恶变盯梢

时间: 2014-03-14 10:31  来源: 武汉晚报   编辑:

临床数据显示,八成以上患者在初次便血时都未选择就医检查,往往是“静观其变”,等到出血量大增,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时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

摘要:

  便血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小毛病,觉得便血要不就是上火,严重点或许是痔疮,没必要去医院,于是忍忍就过去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实际上便血是很多肛肠疾病共有的症状,例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甚至是肛肠肿瘤,甚至是消化道恶性肿瘤90%的患者都以便血作为早期典型症状。一旦便血被无辜“冠名”为痔疮,就会遭受到恶变的暗算,因此在生活中出现便血,无论血量多少,疼与不疼,不能盲目自我诊断,否则可能会掩盖真实病情。

  本报健康俱乐部联合武汉博仕肛肠医院专家为读者答疑解惑,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肛门出血、疼痛、瘙痒或肿物脱出、排便困难等问题,都可于今日9:00-16:00拨打本报健康热线027-82925285进行咨询。

  便血不可“静观其变”

  当心恶变盯梢

  临床数据显示,八成以上患者在初次便血时都未选择就医检查,往往是“静观其变”,等到出血量大增,疼痛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时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殊不知忽视便血不仅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更严重的是肠道恶变得不到及时就诊,会加重病情,要知道便血是肠恶变早期的典型症状,所以便血早期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参与治疗。

  肠道恶变是肠癌的早期表现,近年来我国肠癌患者猛增,但就诊率却极为低下,这很大程度上是上了痔疮的“当”。很多人一出现便血,就优先考虑是痔疮发作,为图方便会到医院买点痔疮膏草草了事。等到病情加重,再次到医院接受诊断时,往往不是痔疮那么简单,诊断结果竟是肛瘘、直肠息肉,甚至是肠恶变等病症,令患者难以接受。

  是痔还是恶变需先确诊

  盲目自诊埋隐患

  痔疮和肠癌很容易混淆,更有人将其比喻为“孪生兄弟”,要知道两种疾病只是症状上比较相似,在病情危害上却是大相径庭。痔疮长期久拖,会使得病情“变质”,引发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会饱受病痛折磨,还会增加治疗难度。一旦肠道恶变在早期得不到有效诊断,长期放任不管,会使病情急速恶化,癌细胞一旦转移到其他脏器,即便医生医术再高也难无力回天。因此,平时在生活中,出现便血、疼痛、排便困难、大便习惯发生改变等症状时,不管症状明显与否,首先要到医院做肠道恶变的排查。

  很多人习惯于靠“经验之谈”判断自我的疾病,这种判断方式可以应付感冒这种类型的疾病。但是针对于肛肠疾病,若是还相信“经验之谈”,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知道肛肠疾病在症状上比较相似,就算是缺乏经验的医生也容易出错,更何况是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自诊的准确率更是不必言说。在未确诊病情前,盲目用药无益于拖延病情,相反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此外,患者在服药时药物经过肝脏解毒及胃酸、消化酶的破坏,药效会大大降低,还易对胃部产生刺激,对肝脏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一旦药物暂时缓解了症状,会给人一种“病愈”的假象。

  症状出现勿放任

  尽早查明是关键

  很多肛肠疾病患者都存在或轻或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肠恶变离自己还很远。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免疫力都有差异,加之便血又有很多类型,鉴于出血颜色、出血部位、滴血喷血、出血量大小、疼痛与否等多个方面,患者在未了解清楚前,习惯将别人的病情和自我病情做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开脱”的做法,对病情有害无益。

  实际上,肛肠疾病和肠道恶变可以准确诊断,只是很多患者没有把握好时机,因此,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肛肠疾病的发病并不隐匿,患者只要在生活中稍作留心,都可以发现“蛛丝马迹”,缺乏的只是重视态度。建议长期有便血、疼痛、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以及腹部有肿块或是有家族性肠恶变遗传史的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格外注意建议定期到医院排查相关病变。

  记者祁燕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廖乐龙肛肠科主任谈为什么会长痔疮
廖乐龙肛肠科主任谈为什么会长痔疮

从理论上说痔疮是可以治愈的,经常有病人来问这个问题,有些患者说自己很多...[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