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逐渐成为继病毒性肝病后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为早期诊治并改善其预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逐渐成为继病毒性肝病后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为早期诊治并改善其预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2010年1月对2006年所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现就新指南中的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分型方面的内容加以解读,以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定 义
酒精性肝病,顾名思义,主要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导致重症酒精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
新指南定义酒精性肝病的饮酒量时认为,酒精对于肝脏的损伤有阈值效应,即一定的饮酒量或饮酒年限,会大大增加肝脏的损害风险。长期饮酒史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可能导致肝脏受损。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
危险因素
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这一结论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正如新指南中所指出的,饮酒量的多少是否造成肝脏的损害,对于相对特定地区的人群而言,的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临床中患者的个体差异常常较大,当应用于某个个体时,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其中掺杂的影响因素众。
饮酒史
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会有差异;饮酒方式中的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更易造成肝损伤;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同等量的酒精饮料,女性血液中酒精水平常常高于男性,有明显的差异。更小的饮用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可能使女性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种族遗传因素
此外,种族、遗传等都是影响肝脏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2、ADH3)和乙醛脱氢酶(ALDH2)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所以即使是同样的酒精饮料及饮酒量,国内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常可能低于西方国家。
营养不良
维生素A或维生素E的缺乏等营养不良的程度,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饮食中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则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此外,肥胖或超重亦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由此可见,饮酒量的多少和饮酒的年限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必要因素之一,而其他可能影响其发病的多种因素亦很关键。
规范化诊断
特殊体征
此外,由于酒精性肝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完全无任何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达到酒精性肝炎或者肝硬化阶段时,部分患者可表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甚至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蜘蛛痣、肝掌等体征。因此,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除了要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还要辅助患者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的检查。
生化指标
酒精性肝病的生化指标中,如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均可升高。其中 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而CDT测定虽然较特异但临床未常规开展。需要重视的是,如通过禁酒,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且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则通过生化指标的变化反过来可强烈提示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影像学指标
酒精肝在影像学方面的诊断需要注意,超声和CT是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只能初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且难以查出<33%的轻度肝细胞脂肪的变性。但是,对于有脂肪肝表现的患者,超声显像具有比较敏感、价廉的优点。具备以下三项腹部超声表现中的两项者即可诊断为弥漫性脂肪肝: (1)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强于肾脏;(2)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CT的诊断类似超声影像的表现且可较为清楚地进行轻、中、重的分度:如果是脂肪肝,CT常表现为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肝/脾 CT比值在0.7~1.0为轻度;肝/脾CT比值在0.5~0.7者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该分度较B超影像可量化其诊断。
排除因素
此外,酒精性肝病的诊断除了上述资料,尚需排除病毒性、药物及中毒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临床分型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型较为简单和明确,下面做简要的解读。
轻症(或单纯)酒精性肝病
此型肝病的患者基本无临床症状,肝脏的生物化学指标、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因此要做出诊断时,应该有意识地询问患者有无长期大量的饮酒史,及在近期有无短期内的大量饮酒史等,同时需要定期监测其血生化指标和进行B超等影像学的检查,才能得出诊断。
酒精性脂肪肝
诊断时除了询问患者有无大量的饮酒史和饮酒时间以外,这阶段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等临床症状,生化血清ALT、AST或GGT等指标可轻微异常,但其影像学的变化须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方可诊断。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于有或无肝硬化基础的患者。其中,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及发热等症状。生化指标常表现为血清ALT、AST和 TBIL明显增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影像学表现与酒精性脂肪肝比较没有特异性的差异。
酒精性肝硬化
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其他肝硬化如病毒性肝硬化等,血清生化指标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白球比倒置,肝脏酶学升高等;其中,除了肝酶学表现的 AST/ALT>2,其他指标与病毒性肝硬化比较没有特异性。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肝硬化患者的表现,可有肝脏缩小、脾脏增大等,并无特异性表现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