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医院 | 找医生 | 专家答疑 | 在线咨询 | 百科 | 新闻 | 电话咨询 | 疾病库 | 图库 | 专家访谈 | 经验分享

您的位置:新闻 > 广州新闻 > 疫情通报 >

广州确诊登革热病例1021例

时间: 2014-09-09 16:19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媛媛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曹斯 实习生/吴瞬 通讯员/粤康信)登革热属于目前多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染病,重症患者会出现休克、出血甚至死亡。5日下午,笔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省疾控中心)获悉,截至4日,广州市确诊登革热病例达1021例,约占全省该病例的90%。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永慧表示,目前广州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呼吁大家积极参与防蚊灭蚊。

  发病呈区域性特征

  张永慧介绍,广东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月以来,继广州多个区发生登革热疫情后,佛山南海、顺德、中山镇、江门江海区礼乐街道等地也相继出现本地聚集性病例。目前全省共有 1145例登革热患者(包括27例输入性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两倍多,相当于往年全年的数量。其中,广州报告病例1021例,佛山68例,中山26 例,江门20例。

  “今年是登革热发病大年,预计会是近十年发病例数最多的一年。”张永慧介绍,今年广东提早进入登革热发病季,与东南亚国家发病严重和提早输入有关。他还介绍,广东目前病例90%集中在广州,且呈区域性发病,之前为越秀、南沙高发,目前这些区域已初步得到控制,越秀目前大部分蚊媒指数已下跌到标准以下,但疫情有蔓延到黄埔、番禺等区的趋势,防控上有一定压力。

  关键要清积水、灭蚊虫

  据张永慧透露,目前省内有31例属重症患者,大部分在广州,尚无患者死亡。“绝大部分是轻症,若感染过其中一型病毒后再感染另一型病毒,则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登革热。”张永慧提醒,中秋节期间人口流动较大,有可能出现更多感染,呼吁大家若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早就医。

  如何预防登革热?张永慧介绍,关键是做好清积水灭蚊虫,“但是,不要以为杀灭了蚊子就安全了,正在繁殖的带毒蚊子才可怕。”他解释,雌性的白纹伊蚊叮咬了带病毒的血液后,会到积水上繁殖,所以即便成蚊被杀,十多天后繁殖出来的下一代蚊子同样带毒。

  高风险区域蚊媒指数超标四倍

  每年7月到11月是我省蚊虫活跃的季节。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省蚊媒密度高的地区包括:广州市的黄埔区鱼珠街(新后街)、番禺区桥南街(南郊村)、南沙区大岗镇(放马村)、南沙区黄阁镇(大塘村)、海珠区(晓港公园);江门市的江海区外海镇、礼乐街;佛山市的顺德区陈村镇赤花、西海、旧圩,南海区里水街;中山市的西区、民众镇。

  专家透露,上述地区的蚊媒指数均为20以上,远超标准值的4倍,为登革热致病的高风险区域。市民应积极协助卫生、城管、爱卫部门开展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而在登革热疫情发生地区,居民应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家居蚊媒密度的入户调查。

  ■相关

  广州市疾控中心:已向各区发放快速诊断试剂

  记者5日从广州市疾控中心获悉,截止5日,除了增城,目前广州10个区均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广州近期蚊媒密度已经下降,但发病病例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目前广州控制登革热疫情仍面临一定挑战,“一般25天内没有新增病例,且蚊媒密度指数持续两周都为5以下,就被认为疫情得到控制。”此前出现暴发疫情的南沙大岗、金沙洲的疫情已被控制,近几天只有零星发病病例,但控制东山街的疫情仍需要持续的努力。目前各区已收到发放的快速诊断试剂,两个小时内能快速排查登革热。

  “由于登革热有3天—14天的潜伏期,过境时不容易被检测出来。”杨智聪提醒市民,中秋假期来临,出游一定要注意防蚊,尤其是到东南亚等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热点文章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