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二孩”出生 开销大了 “老大”有玩伴了 老人笑开花
文/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李素华
在前天的晚上,广州一酒席,正在庆贺新生儿的满月。而这位宝宝的身份也非常特殊,是广州市首例特批的单独二胎。而在他出生的31天,正是我国放宽单独二胎政策的304天、广东正式实施政策的第172天。这个时间差,可见其母亲“抢闸”怀孕、诞下与否、最后喜得麟儿的曲折历程。
2014年8月15日,广州黄埔区黄埔街一名男婴呱呱落地。母亲陈女士和丈夫相拥,抱着孩子喜极而泣,全家人众星捧月般围着宝宝,欢天喜地地把他迎回家。只有3岁多的大女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小不点,是弟弟?
产后,陈女士恢复得很快。头胎生孩子儿用了8小时,这次只用了4小时,生产过程顺利,黄埔街计生部门上门对宝宝进行产后随访,孩子情况很健康。当时出生重5 斤、身长50厘米,一个月后,孩子已长到8.2斤,身长大了4厘米,家人给他起了奶名“光头仔”。只见他脸蛋粉嘟嘟,见到生人张开双手挥呀挥,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陈女士可以带着一双儿女玩耍了。3岁的孩子也有了姐姐的担当,看到弟弟在换尿布,她会主动跑过来“打下手”,“希望弟弟快点长大。”
陈女士的家庭是较为少见的“四代同堂”同住一个屋檐下。记者昨日到家拜访,80多岁的太公太婆绕着曾孙笑得见牙不见眼。陆太婆身体很好,无病无痛,她说家里人多热闹,现在过得很幸福。
照顾男婴的重任交给了陈女士的家公家婆。昨日,两人还煮了满满一锅广州人最爱的“猪脚姜”,说对儿媳的产后恢复有帮助。“请个保姆照顾不如自己放心。”家婆毫无怨言:“儿女双全,就是‘好’字。”
不过,养育这一大家子的重任,落在了夫妻俩身上,经济压力很大。目前,生育“二孩”一个月,已经有近2万元的开销。其中包括生产费、检查费,以及托朋友从香港带奶粉等。陈女士为了生小孩辞去了原有的工作,过一段时间,她必须另谋工作。“我会换一份一周工作5天的工作,之前这份工作一周要上6天班,两个孩子照顾不过来”,她说。
妈妈一度纠结要不要生
陈女士是在去年12月发现自己意外怀孕的。去年11月,中央启动 “单独二孩”政策。然而,在陈女士意外怀孕后,广东省的政策迟迟未落地。“曾经纠结过要不要生。”陈女士说。按当时的说法,他们算是“抢闸”怀孕。在政策落地“空窗期”,夫妻俩一直有坚定的信心,广东不会被“落单”。终于,等到今年3月27日广东正式实施,他们迅速找到街道,4月2日递交了相关资料。当时政策还规定需要为期十五天的审批公示期,17日,陈女士腹中的宝宝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受批的“单独二孩”。
90后也申请单独二孩
据黄埔街计生协会透露,截至9月15日黄埔街已受理“单独二孩”再生育申请272份,经审核全部通过审批。街道接到最大年纪的申请者有40岁左右的夫妻,也有90后。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