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什么是国家基准气候站?
北京市目前单独的国家基准气候站是人们在天气预报中常常听到的“南郊观象台”。
据了解,基准气候站和一般监测站的区别主要是,一般的气象监测站一天观测三次,基准站一天观测四次,并且有人值守。
此外,基准站的数据资料参与国家交换,作为全球气象资料共享的一部分,以用于气候变化等全球研究,其他气象站资料不参与全球交换。
气象站一般分成自动站、人工站,从级别区分有国家级气象站和市级气象站。北京市目前一共有300个左右气象监测站。自动监测站虽然提供很多气象数据,但仪器的资料大部分作为参考使用,而相比之下,人工观测站因为需要长期维护和调整,数据更为准确。
北京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今后要求新增200个以上自动观测站,人工气象观测站全部达到国家基准站标准,意味着将对精细化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
该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市各区县气象观测站不参与天气预报,今后区县建了基准站后,也可能参与到区县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中来。
气象观测站可以建在哪儿?
市气象局相关人士表示,气象站的位置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比如要建在比较空旷、没有高楼阻挡,符合气象条件的地方。如果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则对温度、风等气象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气象站也不能建在高层,必须能够代表人类1.5米到2米的生存环境高度。
目前,北京有一些观测站建在公园等看起来较为空旷的地方,但随着公园里人口密度增加,空气流通性下降,也可能对监测带来一些影响。
上述人士还表示,气象站的位置不能经常变化,因为需要长期积累历史数据,如果经常换地方,就无法具有代表性。
其表示,北京市特别是郊区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新建气象观测站,但是需要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以优化气象站的布局。
【数说】
到2015年气象监测目标
自动监测达到5分钟、1公里时空分布,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80%以上,观测站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完成多部雷达组网布局。
●气象自动观测站
新增200个以上,人工气象观测站全部达到国家基准站标准
●局地暴雨、雷电、冰雹预警
提前1小时以上发布
●沙尘、高温、雾霾天气预警
提前1天发布
●持续严重雾霾天气预警
提前3天发布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