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廉价药缺口达342种
2011年,一项对国内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其中,212种药的价格在30元以下,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3元以下的占42%。
记者在江城多家医院了解到,在医院消失的常用药主要有五类:
一是抗生素类:因为抗生素近年来的频繁使用,有一些抗生素对于大多数病原体疗效已经不是很好,就会逐渐被替换。另一方面,国家为了防止抗生素的滥用,规定三级医院只能有50种抗生素。因此不少医院取消了一些廉价的消炎药,如乙酰螺旋霉素片、诺氟沙星胶囊、麦迪霉素、红霉素等。
二是未中标:例如维U颠茄铝镁片(用于缓解胃痛、反酸、慢性胃炎)
三是厂家停产:例如甲巯咪唑片(甲状腺遏制剂),厂家给出的原因是,国家原料贵,厂家无法负担。
四是滞销药品:有一些非急救药品可用其他药品替代,购入后长期滞销,医院也会停止采购。例如酵母片。
五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牛黄解毒片的肝肾毒性较大,虽然有些药店依旧有售,但是一些医院已停止采购。
专家提议
保护“廉价药”的三种选择
新药的价格高企和“廉价药”的日薄西山,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同时考问着社会管理者在平抑药价上的作为。要保护“廉价药”,政府一般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
其一是对药品生产进行行政干预和价格管制。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选择却往往会影响到药企的利润,伤害到它们的积极性,进而使资本从制药行业中撤退。最终伤害的是社会公众在医疗方面的总体福利。所以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个下策。
第二种选择是进行转移支付,对药企或社会公众发放药品补贴。这个办法对于市场的影响要比第一种选择小,但所需资金巨大。而且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是税收,税收的来源是民众,这种选择也免不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之嫌。
第三种选择则是动用税收杠杆,对企业生产“廉价药”进行税收减免,以此引导市场加大供给。这应该是保护“廉价药”政策选择中的上策。但问题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对税收政策基本没有发言权。要等待国内性的税收政策出台,其快捷性、操作性、以及对各个地区具体情况的针对性,都不能不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