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市将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系统管理,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总量、单体建设规模和无序扩张,选择1-2所公立医院,探索开展改制提升试点。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策。日前,天津市召开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会议,今年本市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健康管理、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方便居民看病就医等方面将实现新跨越,其中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选择2-3所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本市将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系统管理,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总量、单体建设规模和无序扩张,选择1-2所公立医院,探索开展改制提升试点。适时启动区县公立医院服务价格调整和支付方式改革等综合改革。今年将选择2-3所城市公立医院,开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专项改革试点。
同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资源共享机制,形成非营利机构为主体、营利机构为补充,公立机构为主导,公立、非公立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本市将深化医师多点执业改革试点,制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规定,以儿科、康复医学、精神科等人才紧缺专业为突破口,逐步放宽医师多点执业专业范围、执业方式、执业流向等政策限制,加强多点执业行为监管。鼓励医院之间团队合作,互派医师,实现医疗机构间人才共享、学科优势互补。
看点二:与百万居民建契约提供首诊、转诊、分诊服务
在城镇社区,今年本市将探索基层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服务模式,密切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关系,为建立基层首诊制度奠定基础。到2014年底,全市基层医生要与100万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在农村地区,研究制定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保制度覆盖村卫生室,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制度平等、便捷就医问题。
此外,本市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将实行一体化试点,探索在区县域内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开展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特种疾病诊治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试点。鼓励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连锁经营体,探索实施连锁经营体内资源共享、分级诊疗制度。
看点三:未来市民将人人持“居民健康卡”
未来,本市将整合全市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资源,逐步分批次为全市居民建立和发放“居民健康卡”,今年率先为160万儿童发放“居民健康卡”。深化医学检验、检查“一单通”改革,完善结果互认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今年,本市还将完善二、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市级区域卫生工作平台和医院内部“一卡通”建设成果,开展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基本建立市疾控信息平台,提升城市卫生应急处置和疾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实施便民服务,到2014年底,全市三级医院普通号源要全部开放预约,专家号源开放率不低于50%,综合预约率达到40%,复诊预约率达到6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达到80%。在部分新建、迁建医院和部分医院病区,推广实施住院患者无陪护和营养包餐制度。
看点四:为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
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服务项目,突出健康管理理念,加强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今年本市将为170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手册。2014年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0%,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率达到80%,高血压、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40-50岁常住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做好脑卒中筛查项目,完善脑卒中防治网络,继续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完成300万人次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特别要配合生育政策的调整,提高助产服务能力,控制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安全。
看点五:80%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方面,今年本市将继续实施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区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重点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今年所有区、县要建立1个区(县)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扎根工程”,完善名医资源下沉基层工作机制,中青年名中医下基层带徒应诊。开展基层公共服务中医药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3岁以下儿童进行中医健康指导。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