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β3受体的细胞主要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时间: 2012-10-09 14:1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能较好地识别中晚期的肝纤维化,包括肝硬化,但不能识别早期肝纤维化。
摘要:
目前,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能较好地识别中晚期的肝纤维化,包括肝硬化,但不能识别早期肝纤维化。另一类是应用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即取出小部分肝组织,通过病理学方法来识别并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这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
“金标准
”,但由于它是有创检查,可引起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死亡,故不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筛查、随访疾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消化科教授王吉耀带领的研究团队,运用靶向分子影像学技术,发现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代表不同发病机制的多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肝组织内一种叫
αvβ3受体的表现,会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或缓解或增加或减少。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方法,发现在纤维化的肝组织中表达整合素
αvβ3受体的细胞主要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目前,研究人员合成了专门针对整合素
αvβ3受体的
cRGD环肽,并利用
SPECT影像的方法显示
cRGD环肽在大鼠肝脏内的结合情况,最终发现随着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cRGD环肽在肝脏内的结合量会逐渐上升。该方法可识别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目前,该方法正在做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