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医学前沿 > 烧伤后肺防控技术能降低19%并发症概率

烧伤后肺防控技术能降低19%并发症概率

时间: 2013-03-25 11:5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肺是严重烧伤后功能不全发生最早和发生率最高的器官,由于缺乏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严重烧伤合并肺损伤的死亡率高达43%~72%。

摘要:

  肺是严重烧伤后功能不全发生最早和发生率最高的器官,由于缺乏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严重烧伤合并肺损伤的死亡率高达43%~7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夏照帆教授团队历时多年研究,在烧伤相关肺损伤防控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使严重烧伤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由53%下降到34%,严重烧伤合并肺损伤救治成功率从66%提高到82%,显著高于美国2012年公布的救治成功率(58.85%)。相关研究成果近日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医源性在内的烧伤相关肺损伤,发现TLR4等烧伤修复系统工程的趋动因素使肺对内毒素的易感性增加,而Smad3等烧伤修复系统工程的终止信号能提高肺对自身反应性损伤的耐受性,从信号网络层面为防治肺损伤提供了一组新干预靶点;发现提高组织氢分子浓度可以有效缓解继发性肺损伤,据此研发了具有肺保护疗效的富氢乳酸林格氏液;证明在原发伤(吸入性损伤、肺部爆震伤)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下肺泡II型细胞凋亡增加、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足、对气压伤易感性增高,据此提出包括小潮气量、高频振荡通气和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保护性通气策略;证明骨髓间充质**可减轻肺纤维化,提出纤支镜早期介入等防治气道狭窄和肺纤维化的系列措施。

  该研究在国际创伤界优秀期刊上报道了严重烧伤合并肺气压伤、会厌功能不全、肺动脉栓塞和非粒细胞减少性肺曲菌病等影像学特征,为医源性肺损伤的早期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还确立并推广包括快速检诊、预防性气管切开、保护性通气策略、序贯细胞保护、后遗症防治在内的肺损伤系统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求医小科普:烧伤后的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肺炎是烧伤常见的内脏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3%,伴有吸入性损伤者更高达53%,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几乎达100%,且死亡率较高。老年和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很高。近年来严重烧伤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者增多,而在MODF病人中,肺功能衰竭的发病最高。烧伤后肺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甚多,但是肺炎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休克期后并发的肺功能衰竭几乎都是肺部感染所致。烧伤整个过程都可以出现肺炎,但70%发生在伤后2周以内,伤后1个月以后发生肺炎的仅为10%左右。一般晚期肺炎多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及严重烧伤衰竭的患者。

相关标签
烧伤
防控
技术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