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生时,这些分子会发生成分改变,其中有部分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头颈部癌等的细胞表面会出现膜受体重新分布、膜受体被诱导而局部聚集成簇的现象。
1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高锋教授在课题研讨会上表示,利用生化手段,在基础研究中将“糖外衣”分解片段,并最终击碎肿瘤“糖衣盔甲”。
此项“以毒攻毒”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近出版的国际生物化学界优秀刊物《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012年12月刊)上。专家认为,该项研究为肿瘤化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证据,同时也开辟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路径。
据高锋介绍,人体细胞表面有无数的分子环绕着,医学上统称为细胞外基质成分。肿瘤发生时,这些分子会发生成分改变,其中有部分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头颈部癌等的细胞表面会出现膜受体重新分布、膜受体被诱导而局部聚集成簇的现象。由此肿瘤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糖衣盔甲”,这也是导致疗效不佳的症结之一。
透明质酸是细胞外最多的糖分子,它与细胞的连接首先要通过受体CD44相互作用,在细胞外形成富含水的微环境。高峰说,这个微环境就好比细胞穿上了衬衣,而当乳腺癌形成时,这件衬衣变成了厚厚的羽绒服并把肿瘤保护起来。
多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破解保护衣的手段,以期在化疗时,能够让药物有效地进入肿瘤细胞里面。高锋课题组曾试图用HA消化酶、抗体等方法,但这些手段用到活体时,都会被体内相应的酶消化分解掉,因此难以完全奏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