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哪些家长带的孩子说话会晚
文章上传时间:2021-08-03 10:29:11
有的孩子开口早,周围人一个劲夸“真聪明”;有的迟迟不会说话,大家安慰说“贵人语迟”,很多爸爸妈妈也觉得反正孩子迟早都会说话的,晚一点没关系。等到真正发现问题,往往已经错过了孩子的较好语言发育阶段。
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和身边的人,都会对孩子说话早晚有影响,在这些人当中,家长的作用很重要。所以,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是哪些家长带出来的孩子说话会比较晚,孩子语言发育的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总是先孩子一步表达孩子需求
这种家长往往是爱子心切有些过度了,有时候孩子想要喝水,就会自己用各种办法来表达自己,由于还不会完整的发音,只会用咿咿呀呀来表达,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没咿咿呀呀之前,就已经将水杯拿过来给孩子了。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是会试着表达出来的,如果家长总是先行一步,将孩子想说的话堵在口中,不给孩子机会,自然说话就要晚一些。
2、与孩子缺乏沟通的家长
有一些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已经当了家长的身份转换,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有时候还会嫌孩子烦,平时就让孩子一个人玩玩具,基本不和孩子交流。还有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很少。其实,小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孩子很少和孩子说话,就会缺乏语言的训练,学会开口说话自然也会晚一些。经常与孩子互动的家长,总是会用一些简单的话语让孩子跟着学,长期反复下去,孩子就会在脑海中对这些词形成印象,长大后自然就容易说出话来了。
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1个月】喜欢听人类的语音。满月时,听到妈妈的说话声能暂时停止哭泣。会从喉咙里发出细小的喉音,偶尔吐露ei,ou等声音。
【第3个月】能发出拖长的单元音,或连续两个音,如“啊咕”“啊呜”等。发声自如,乐意与人对答。如果有人对他说话,他会用点头、微笑、动动嘴巴,或者其他快活的神情做出反应,身体也会兴奋地活动。
【第6个月】会发2-3个双辅音,如ka-ka-ka、la-la-la;听到“妈妈”的声音时会看母亲,听到“爸爸”的声音时会看父亲。如果大人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宝宝能记住,也会学着做相应的动作。
【第8个月】听到大人说“不”会停止活动。会用点头或伸手表示“要”,用摇头或皱眉表示“不要”,开始能表达自己。
【第10个月】 除了“爸爸”、“妈妈”以外,会说其他几个词,会模仿最后一个音。
【第11个月】能够有意识地称呼爸爸、妈妈,还能说出两三个词。能理解大人的话并用手势回答。比如问“你几岁啦”,会竖起手指表示。
如果孩子每周大约增加1 各个词的词汇量,2 岁时他会说2 个词的短语,3 岁时会说合理的句子,那就不需要担心。但是,如果孩子“停滞不前”,3 ~ 6 一个月都没有学会很多新词,那你应该咨询儿科医生,看看孩子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