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文章上传时间:2021-04-08 10:12:38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如发生在青少年时期(10~19岁)则称为青少年内异症。相比成人,青少年内异症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起病更隐蔽:青少年内异症起病初期与原发性痛经之间难以鉴别。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经期痛,往往发生于月经初潮后的6-12个月,对激素治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有效。而经3-6个月药物治疗无效的痛经才认为是继发性痛经,其中约2/3为青少年内异症。
2.疼痛表现多样化:绝大多数(约90.6%)的青少年内异症表现为非周期性疼痛;而在经腹腔镜确诊的青少年内异症中,超过半数患者伴有泌尿道症状(52%)或胃肠道症状(56%);此外,患者还容易合并偏头痛等其他类型疼痛。
3.卵巢型内异症不是最多见:一项针对55例12-19岁的青少年内异症回顾性研究表明,56.4%的患者表现为腹膜型,32.7%表现为卵巢型,另有 10.9%为深部浸润型。这与青少年并不常规进行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故而较少发现卵巢囊肿有关。
4.更少以不孕为主诉:20岁之前的青少年女性较少进行备孕,故罕见以不孕为主诉。
5.更多合并生殖道畸形: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以重度痛经为表现的青少年内异症约10%-32%合并女性生殖道畸形,包括无孔处女膜、阴道闭锁、阴道斜隔综合征、先天性无阴道以及子宫颈发育不良等。其中梗阻性畸形容易引起疼痛与经血逆流,故不难解释继发的内异症;而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者可以无症状,却也可以合并内异症,其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关。
6.月经有更显著特征: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往往<11岁,周期短于27d,或周期延长,或经量增多。
7.病灶更难辨识:在腹腔镜下,青少年内异症病变形态不显著,可表现为清亮的小囊泡或充血性病灶,对于没有内异症诊治经验的医生而言,很难做出青少年内异症的诊断。
8.更多见诊断延迟:一方面,家长不重视青少年女性对疼痛的描述,引导其到妇科初诊少,导致就诊阶段的延迟;另一方面,接诊医生经验不足,对青少年主诉的疼痛缺乏充分认知,忽视症状与体检,也不能及时开具有效的盆腔超声等辅助检查,进一步造成确诊阶段的延迟。此外,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也是难以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