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胃炎会变成胃癌吗?中医脾胃杨云霜
文章上传时间:2021-08-20 14:32:05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病高发。很多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仅体检时查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常见胃部疾病,在网上查询相关内容后,感觉胃炎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就感到恐慌、焦虑,从而导致过度检查和治疗,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没有正确对待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把胃“折腾”的更差了。
慢性胃炎可简单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如果胃黏膜只是存在炎症、轻微的糜烂,黏膜腺体并没有减少,,这种情况可称为非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但若炎症持续时间较长,胃粘膜固有腺体细胞被破坏、腺体细胞数量减少,则属于萎缩性胃炎,部分萎缩性胃炎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胃癌。
胃部发生炎症时,身体会相应地启动机体修复功能,而当胃黏膜腺体细胞萎缩退化而被肠粘膜腺体细胞替代时,即发生了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肠化生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炎症导致的胃黏膜腺体细胞代偿性改变,虽然能够更加有力地抵抗炎症,但其细胞本身不稳定,容易出现癌变,所以肠化生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
在萎缩与肠化的基础上,细胞进一步发生不良形态学改变,称为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当出现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时,说明其癌变的风险更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1.去除病因:避免外来损伤因素,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尽早根除,越早杀菌获益越大;另外还应避免服用对胃部有损伤的药物、忌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对症治疗:根据情况选择对症的药物以消除症状。中药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降低胃部受刺激的概率,恢复胃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