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捷医生视频看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文章上传时间:2021-05-30 16:48:07
很多朋友熬夜、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经常会胃痛。如有经常的胃痛,应及时排除是否得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慢性胃炎知多少
慢性胃炎如果长期存在,会导致癌变,但总的发病率比较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常见的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然后是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最后可发展为胃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一定会胃痛吗?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各种症状无明显节律性,可反复发作和长期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常常并不一致,故不能以自我感觉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避免因未及时治疗而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后果。
慢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都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不佳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食用刺激性食物均可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引发慢性胃炎。
另外,饮食不洁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
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
长期的情绪不宁,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酸分泌异常及导致黏膜组织损伤,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作用,也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相关。
胆汁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后者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性反应、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
环境变化
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也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对于出现腹胀,恶心,腹痛,反酸,烧心,早饱,嗳气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治疗。不建议大家私自服药,需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之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