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儿科医生的一天,记北京天使儿童医院主任王东记
文章上传时间:2021-05-05 09:26:15
引:清晨6:37分,擦拭干净眼镜片,披上白大褂,整理好工作日志,然后准备奔赴儿科门诊,时间定格在2021年5月4日(青年节),从青年学医到如今的临床门诊,(“本是五一劳动节,都在休假放松的日子”).....但他依然坚守,这是2021年北京天使儿科门诊医生王东记的1天的记录,而这样的工作,他坚持了33年!
7:43;这是北京天使儿童医院的二楼儿科门诊部,候诊大厅一片喧闹,廊道上带着孩子求医的家长来回穿梭,过道上医护们急促的步伐预示着:这是一个停不下来的早晨,也是即将到来的忙碌的1天。
7:50,北京天使儿童医院,王东记主任的门诊门口。早已有患儿家长在早早等候。作为中医儿科、儿童发育行为科的主任医师,早已在患儿家长圈内颇有名气,各种远道而来、慕名而来的家长带着孩子不在少数。记者扑了个空,导医告诉记者,王主任现在正在查房。记者马上赶到病房,遇到了正在查房的王主任。
门诊主任上班时间是8:00,但是每天王主任七点半就会在医院出现。他告诉记者,住院观察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复杂,每天的查房能及时得到患者情况,能及时为患者做出医疗方案的调整。
8:30,查房结束,王主任回到门诊室。王主任刚坐下没一会儿,导医就递上了今天第一个患者的病例。
患者是一位来自河北承德的四岁小朋友。诊断后主要症状是有抽动行为,眨眼,嘴动,以及腹部紧张。
简单交流之后,王主任得知了小朋友之前得过支气管炎,很早之前就有扭动的习惯,初步判断是一个小儿抽动症的表现。于是马上开始为小朋友准备检查测评。
检查过程中王主任一直陪同在患儿左右,密切着关注患儿情况。
检查测试科室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王主任一直陪同左右,“你看这些家长都是从外地来北京看病,肯定都是本地医院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来到这边都是想给孩子医好。这些都是人家对记者们医院、记者们这些医生的期待,孩子这种情况很多症状都是非常细微容易忽视的。看清孩子症状再结合检查结果给出一个适合孩子本身的一个治疗方案,让家长看到效果,才是记者们的责任所在。”王主任说道。
几轮检查之后,已经是上午11:30,王主任回到办公室和患儿家属吩咐医嘱。家属对孩子病情非常担心,王主任耐心地一一答复。得知家长外地赶来,王主任还添加了家属的微信,“孩子病情这块有什么变化和问题随时联系。”王主任指着病历说道。
12:33,王主任终于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这已经超过了上午工作时间半小时了,为了不打扰王主任休息,吃完饭的记者坐在门诊室外的椅子上整理素材,看着走廊上依然为孩子奔波的家长们,心里对医生这个职业所赋予的使命感更加敬畏起来。
还没等记者整理结束,又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敲起了门诊室的门,一看表,才1:15,午休还没结束,心想王主任估计午睡还没醒吧。进门一看,王主任早已看完了病例,坐在桌子前等候着家长了。原来只要有挂号,导医就会提前通知医生。导医还跟记者说,病人许多都来自外地,为了省住宿费,早上来的车票晚上就得回去。这时候医生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保证让患者更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