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药界动态 > 北大人民医院:恶性白血病患者砷剂耐药机制

北大人民医院:恶性白血病患者砷剂耐药机制

时间: 2014-05-07 12:1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2014年5月8日,主鸿鹄、秦亚溱、黄晓军为作者的文章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通信形式发表,影响因子51.658。

摘要:

  中新网5月7日电 近期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课题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砷剂耐药的新机制。2014年5月8日,主鸿鹄、秦亚溱、黄晓军为作者的文章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通信形式发表,影响因子51.658。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上首次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项研究在13例砷剂耐药病例中,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了9例病人存在PML基因突变,出现PML突变发生的患者死亡率极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4个新的 PML突变位点——A216T/S214L/L217F/S220G,并提出砷剂耐药时PML突变存在一个“突变热点区”(C202-S220)。该研究完善了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砷剂耐药机制的认识,检测PML突变有望实现APL的分层治疗和个性化治疗,并为下一步克服耐药的研究提供靶点。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是一种起病凶险的恶性血液病,单纯依赖化疗,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较差。2013年黄晓军课题组曾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临床试验证实口服砷剂和静脉砷剂对APL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达到99.1%和96.6%。2014年最新版美国权威指南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均新增维甲酸+砷剂作为APL患者的一线选择推荐,APL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新增维甲酸与砷剂联合治疗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首选方案,被业界称为“梦幻组合”,根治率达到90%以上。但即使选用这种一线治疗,仍有部分病人复发,此后再用砷剂治疗效果差,砷剂耐药逐渐成为APL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课题组此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砷剂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监测,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主鸿鹄)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