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日前发表公报称,其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弄清了先天性小头症的发生机制,并通过基因治疗,部分恢复了小头症实验鼠脑的尺寸和智力。
一则消息近日引起人们的关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日前发表公报称,其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弄清了先天性小头症的发生机制,并通过基因治疗,部分恢复了小头症实验鼠脑的尺寸和智力。
由于遗传原因,每3万至5万名婴儿中就有1人患小头症,患者脑的尺寸很小,并且伴随智力障碍。近年来,与小头症有关的致病基因相继被发现,PQBP1基因就是其中之一。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冈泽均和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机构的同行人工培育出PQBP1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使位于实验鼠神经**内的这一基因不发挥作用,然后研究实验鼠脑的发育过程。
他们发现,PQBP1基因丧失功能后,对细胞分裂周期发挥影响的蛋白质APC4也无法再发挥作用,神经**的分裂周期会变得异常缓慢,到实验鼠出生前都无法形成充足量的神经细胞,从而无法形成足够尺寸的脑。
研究人员还确认,给胎儿期的PQBP1基因缺损实验鼠补充APC4蛋白质后,神经细胞的形成得以恢复。另外,向怀有基因缺损实验鼠胎儿的雌鼠腹部注射与病毒载体结合在一起的PQBP1基因后,实验鼠幼仔的脑尺寸得到部分恢复,之前只有正常脑尺寸的65%,注射基因后恢复到了85%左右。
研究人员还给经过基因治疗的实验鼠施加声音和电刺激,他们发现实验鼠在这之后即使单纯听到声音,也会缩成一团,证实它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改善。
冈泽均指出:“此次实验显示,可人为调节脑的大小,也证实小头症有治疗的可能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