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康美药业为什么能拿下80余家药房托管权

康美药业为什么能拿下80余家药房托管权

时间: 2014-04-17 16:22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当前,医药企业前有招标,后又托管,生存实在不易。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唯有生产成本低、药品安全与质量差的药品才能够进入医院。

摘要:

  据了解,此次与康美药业签订药房托管协议的单位分别是地方政府、中医药大学和各医院,与康美药业类似,大家均没有公开双方合作的利益分配、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等细节。在当前连一支棉签都要公开招标采购的情况下,此次涉及30余亿的药品采购权却无信息公开,让人感到惊诧。

  对此,记者分别致函辽宁本溪市委宣传部、吉林通化市委宣传部、广东惠来县委宣传部和辽宁省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就药房托管的合作事宜采访,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认为,药房托管事关民生,政府和医院应将有关合作规则公布于众,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感兴趣的单位都可以“华山论剑”,比划比划,确保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然后公示信息,择优合作。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认为,从本质上看,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管理者改变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医药分开”,况且托管方就只有一家康美药业,这样一对多的模式造成托管方一家独大,此举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形成新的利益链条。由于占据垄断地位,托管方成为医药生产企业的照顾“对象”。原来药品进医院,医药代表需要经过院长、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同意,现在“和谐”了托管方就OK。然而,处方权决定着药品销售的格局未变,医生“那一份”一定不能少。有变化的是,增加一个“分食者”,旧有的腐败利益链条被新的替代了,患者买单的额度有所增加。

  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风险将难掌控,患者的利益无法保障。托管方优先考虑的是利润,而非用药安全与合理,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二次议价”过度压低药价,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唯低不唯质。

  没有质量与安全保障的药品让患者使用了,一旦出现问题,产生了纠纷,责任到底由谁负责?是医院,还是托管方?这又存在法律的空白以及政策的漏洞。

  除此之外,更受伤的也许是我国的医药生产行业。托管方凭借其**采购的一定话语权,逼迫医药生产企业不断压低药价,压缩生存空间。然而,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一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停止供货;有些医药生产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只有在药品质量上“做文章”。

  国内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当前,医药企业前有招标,后又托管,生存实在不易。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下,唯有生产成本低、药品安全与质量差的药品才能够进入医院。这是一种劣币驱除良币的行为,此种情况如不扭转,必将使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走向畸形。

相关标签
余家
药房
托管权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据日媒报道,受由今年第18号台风“艾涛”转成的低气压影响,日本茨城县遭到...[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