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网爆面馆卖“二手面” 调查称非吃过只煮过

网爆面馆卖“二手面” 调查称非吃过只煮过

时间: 2014-04-11 16:1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从4月7日开始,内江本地论坛就陆续出现一篇4月6日晚一位消费者在市中区南环路的面大王临江店遭遇“二手面”的帖子,帖子称这家店将客人吃剩的面条继续卖。

摘要:

  在近几日,有关于内江面大王临江小区店将之前客人吃过的“二手面”继续售卖给下一位顾客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友纷纷谴责商家“简直砸了内江面的招牌”。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内江市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中区药监局”)了解到,面大王临江店的确卖了“二手面”,只是这个“二手面”不是客人吃过的,而是之前煮多了的冷面。相关专家称,只要“二手面”是干净的,且存放温度、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网帖爆料 面馆卖客人吃过的“二手面”

  从4月7日开始,内江本地论坛就陆续出现一篇4月6日晚一位消费者在市中区南环路的面大王临江店遭遇“二手面”的帖子,帖子称这家店将客人吃剩的面条继续卖,被消费者抓现行。同时,内江某电视节目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称消费者吃到的“不只是煮过一次的面,还是人家吃剩下的。”

  从4月 7日至今,不少网友在相关论坛及传播此事的微博下留言。事发之后,也引起众多市民热议。“想到就觉得有点恶心,要是真的是客人吃剩的就有点缺德了。”店中常客张先生说,自该事件过后,他已经好几天没去面大王吃面了。家住南环路的李小姐也表示,“听了这件事情,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另一些人则对该事件表示质疑,40多岁的刘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如果是洗过的面再煮,肯定会断成一节一节的,口感会很软。我吃了几月了,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读本求证 非吃过只是煮过的“二手面”

  昨日上午11点23分,“市中区政府”在论坛就网友的帖子中做了回复,称相关部门已对此事调查取证,并称网帖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

  昨日下午,市中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接到消费者投诉后,该局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与网帖及电视新闻的描述有出入。

  该负责人称,经调查,4月6日晚当事人甘先生就餐前,餐馆的挑面师傅总共煮了三碗多面,眼见煮多了,便将多出的面过了一下冷水后放进了一个干净的不锈钢容器中,该容器又被放置到了消毒池中。

  在给甘先生煮面时,挑面师傅因感觉面未煮够,便用手在该容器里抓了一部分冷却的面放入锅中。“挑面师傅抓这把面的时候被甘先生看到了,他认为是顾客吃剩下的面。但当晚12315现场处理人员后来向我们证实,该容器中的面无任何添加物,不是客人吃剩洗过的。当事人也更正了网帖反映的将吃剩的面给顾客吃的说法。”

  部门

  “二手面”较普遍 无明确规定进行查处

  昨日,甘先生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他并没有吃那碗“二手面”。“我看到他在消毒槽里抓的面,因为还有其他人喊面,我以为不是煮给我的。结果问了一下,他说就是我的面,我就叫他重新煮一碗或者退钱,结果没人理我。”

  面大王临江店负责人王萍明确表示“一定不可能用客人吃过的面”。“我们在操作上可能确有不规范地方,也接受了工商部门和食药监局的调查,欢迎大家监督。”

  此外,市中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称,在全省乃至国内,干净“二手面”的情况都较为普遍,因为挑面师并非每次煮面都能保证数量精准,而此次面大王临江店“二手面”不规范的地方在于挑面师用手抓面及将盛面容器放在消毒槽中。

  “我们要求面大王进行整改,因现有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二手面’做出明确规定,它是否危及食品安全也没有明确界定,只能对商家进行批评教育。”该负责人称。专家面条干净未变质不会影响健康

  西华大学食品系教授车振明昨日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据他所知,餐饮业“二手面”现象较为普遍,只要是没有人食用过的、干净的面,且在正常温度下存放时间在8小时之内,应该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车振明说,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庭也会有存放“二手面”的现象,只要不是高温天气,只要没有其他物质进入造成面条腐败、变质,都是可以再次食用的。记者王瑶 摄影报道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据日媒报道,受由今年第18号台风“艾涛”转成的低气压影响,日本茨城县遭到...[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