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视点 > 京或再现H7N9禽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京或再现H7N9禽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时间: 2014-02-14 10:16  来源: 北京日报   编辑:

今年第一个月,全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27例,死亡31例。同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和H3N2)38214例,死亡14例。从现有疫情研判,病毒H7N9毒力较强。

摘要:

  据了解,近期本市已经连续发生了两例人染H7N9病例,而且其中有一名患者不幸死亡。而计生委昨日发布的健康播报当中表示,从全国情况来看,今年我国人感染 H7N9禽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严重,本市可能还会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尚未具备有效人传人能力,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多数禽流感患者病情较重

  今年第一个月,全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27例,死亡31例。同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和H3N2)38214例,死亡14例。从现有疫情研判,病毒H7N9毒力较强,虽然发病数远远低于甲流和传统季节性流感H3N2,但致死率高。目前超过300位的H7N9确诊患者中以中老年人为主,多数患者病情较重。北京今年的两例病例发现时均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其中一名患者在地坛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从全国情况来看,今年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严重,从1月1日至2月初,我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已近200例,大大超过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四个月的确诊病例数总和。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全国和本市流感疫情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专家认为:目前春运高峰未过,人员流动增加,禽类运输及交易频繁,同时今年入冬以来本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流感病毒扩散传播,因此本市不排除再次出现散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地病例和外地输入病例的可能,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可能还会出现。

  八成确诊者有活禽接触史

  北京于今年1月23日和2月5日先后确诊了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钟东波介绍,从这两例确诊病例来看,禽传人的传播路径十分明确,都有非常明确的禽类接触史。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说,人接触禽或者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主要感染来源。超过80%的确诊患者在发病前有活禽或活禽污染环境接触史。生活模式没有改变,是病例还会继续发生的根本原因。近期新增病例数多,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食用禽类的机会更多。改变禽类的销售、食用模式,尽量选购冰鲜鸡,才会逐步降低感染风险。

  每新发一例都将通报

  本市在春节前已部署了各项防控措施,对市、区(县)各级医疗机构实施技术和人员专项培训,加大对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监测和排查,实施疫情直报。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每新发一例要进行通报。今年本市确诊的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都已通报,患者分别来自昌平和怀柔。

  鉴于病毒H7N9的毒力强于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1N1和H3N2),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提醒公众,应加强防控,但无需恐慌,更不应轻易相信“鸡鸭不能吃”等谣言。

  预防提示

  ■预防禽流感首先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个人卫生和膳食均衡,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加热煮熟,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以灭活;

  ■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和禽畜粪便;

  ■注意防范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室内要勤通风,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

  ■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购买鲜、活、冻禽畜时要注意查看检疫证明;

  ■禽类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和从事禽类接触人员自觉采取严格的清洗消毒措施,有效阻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播的途径;

  ■若曾接触过禽类,并产生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在二级医院以上医疗机构就医,并向医务人员说明有禽类接触史。

  详情可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进行咨询。 本报记者 方芳

相关标签
北京H7N9
禽流感
活禽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日本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如何自防自救

据日媒报道,受由今年第18号台风“艾涛”转成的低气压影响,日本茨城县遭到...[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