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7万人,居全球之首,其中不乏名人,如马季、高秀敏等,而且“健康人如果压力过大,一样可能发生猝死!”
5月13日,因工作压力巨大24岁北京小伙猝死,从而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求医网专家介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7万人,居全球之首,其中不乏名人,如马季、高秀敏等,且“健康人如果压力过大,一样可能发生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诱因是心律失常,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心律失常,轻度症状对人体毫无影响;但当患者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精神紧张、持续劳累或情绪失控,就会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增大心脏负担,严重的心律失常就会引发心脏骤停,甚至导致死亡。
心脏性猝死是无法预测的,加上民众普遍缺乏基本的心肺复苏常识,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
求医网专家提示:对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外,平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异常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心跳加速等症状,立即就医检查。“三高”人群、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除了治疗疾病、控制体重外,应定期做动态心电图。看似健康的中青年,因为生活压力大,发生猝死的危险越来越高。这类人群较好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求医科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
我国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中央电视台曾做过的一期青年人猝死的节目指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医生解释,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甚至支气管哮喘都会导致猝死。但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其中又有 80%源于心肌梗死。
此外,在心脏处于脆弱的状态下,本应该注意休息,但很多年轻人却没有警惕意识,仍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有的为了提神,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即使是没有动脉硬化病变的年轻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血栓,甚至猝死。
急诊科专家称,对于猝死,我们很多情况下猝不及防,但至少可以努力减少诱发猝死的因素。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需要每年定期体检,观察心电图等各项心脑血管指标;尽量避免连续熬夜、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尽量控制烦躁等负面情绪,避免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