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品安全 >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时间: 2015-05-12 10:55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编辑: 陌希文

塑化剂原本只是一个陌生的化学名词,当时近期在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影响下,而备受关注。在浙江11个城市采样到的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

摘要:

  塑化剂原本只是一个陌生的化学名词,当时近期在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影响下,而备受关注。在浙江11个城市采样到的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其中8批被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之多。塑化剂危害取决于人们的日常摄入量和摄入时间长短。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厂家应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

  200份食品4成塑化剂超限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4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塑化剂即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虽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这很容易导致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有迁移。如生煎包、油条等一些油煎类早餐,放在塑料袋后受高温和油脂影响,都会出现塑化剂迁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质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别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塑化剂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的担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触可能对环境、人类生殖系统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响。2011年,台湾曝出饮料人为添加,数百种产品“沦陷”;2012年,白酒塑化剂检出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几何、消费者知情权如何保障也成为质疑焦点。

  堵住了人为添加的可能,迁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全球每年塑化剂用量高达820万吨以上,其中大量用于包装,但包装材料引起塑化剂迁移,最终污染食品、药品、食用香精等的现象并不少见。

  化妆品、玩具、药品涉“塑”?

  据了解,我国已将5种塑化剂列入了化妆品的“黑名单”,也对食品中迁移量做出规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长时间接触,塑化剂的身影就很难避免。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

  完善制度,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现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剂?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临界点?在被曝光两年之后,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关于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认为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行业协会,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相关标签
塑化剂
食品安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
“生鲜奶”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

  生鲜奶,大家并不陌生,不过,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