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研究发现慢性疼痛“克星” 遏制率或达90%

研究发现慢性疼痛“克星” 遏制率或达90%

时间: 2014-05-07 17:32  来源: 国内新闻网   编辑:

它最先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者 Drucker博士于1987年在大鼠胰岛瘤细胞中发现,随后在人的胰岛、大脑、脊髓、肺、胃、小肠、肾脏及心脏组织中都发现了该受体的存在。

摘要: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首次发现脊髓GLP-1受体可在慢性疼痛中产生有效镇痛作用,脊髓GLP-1受体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的潜在性镇痛靶点分子。

  GLP-1学名胰高血糖素样肽的结合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第二家族。它最先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者 Drucker博士于1987年在大鼠胰岛瘤细胞中发现,随后在人的胰岛、大脑、脊髓、肺、胃、小肠、肾脏及心脏组织中都发现了该受体的存在。

  王永祥7日对记者说,“小G”的镇痛效果是他们研究糖尿病治疗中偶然发现的。研究人员对大鼠注射了福尔马林,大鼠产生了明显的腿抖动反应。当研究人员又对大鼠脊髓鞘内注射“小G”肽类激动剂时,能有效遏制小鼠福尔马林持续性疼痛,遏制率约为80%,但不有效减轻福尔马林引起的急性疼痛。

  王永祥介绍说,GLP-1受体作为治疗慢性疼痛药物的潜在性靶点,对研发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通常而言,一个靶点分子的发现可带动至少约10至15个创新性药物的产生。.

  “GLP-1受体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靶点分子,具有较好的可成药性、高效性、疼痛信号传导特异性、长期给药不产生自身耐受性”,王永祥教授表示,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不久的将来,有望催生一批安全有效、无耐受性、方便使用的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造福慢性疼痛患者,从而有助于解决治疗慢性疼痛这一全球极大挑战性难题。

  王永祥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实验中也得到验证。通过将癌细胞植入大鼠胫骨建立骨癌疼痛模型,手术后15天诱发大鼠机械性疼痛,研究人员在大鼠脊髓鞘内注射“小G”激动剂,实现了长期持久和可逆地阻断骨癌引起机械性疼痛,持续时间大于4小时,镇痛作用明显,最大遏制率约为 60%,试验证明,“小G”对肿瘤癌症、糖尿病等疼痛遏制率达60至90%。

  “小G”虽然“本领”很高,但是它不能独自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小胶”的帮忙。

  “小胶”,学名 “小胶质细胞”,属于脊髓中主要与疼痛相关的细胞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约占总细胞数的15%。“小胶”相当于脑和脊髓中的巨噬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或受损的神经元。但小胶质细胞在神经传导中也起重要调制作用,特别对中枢敏感化的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王永祥教授通过实验首次发现,“小G”的特异性表达于脊髓背角的“小胶”中,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都会引起“小胶”的激活和数量增加,“小G”并随“小胶”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说起镇痛,不能不提吗啡,在镇痛药市场中占到约10以上份额的吗啡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王永祥团队通过实验证明,新的镇痛靶点不仅自身不耐受,还能与吗啡无交叉耐受。

  “大量实验证明,GLP-1受体激动剂作用于GLP-1受体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不会随着使用剂量和天数的增加而产生耐受和吗啡交叉耐受,从而可长期给药”。王永祥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件很奇特的生物现象。因为给予外源性内啡肽能产生镇痛也可诱导镇痛耐受,但激动GLP-1受体释放内啡肽并不产生镇痛耐受,这可能就是生命的美妙之处,其机理仍然是疼痛生物学的“黑匣子”,正在研究之中。

  事实上,慢性疼痛发病率较高,约占总人群的10%,并随年龄增大和原发病程延长而增高。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7%至50%,按全球人口60亿计算,约有4.2亿到30亿人患有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另一大杀手。寻找安全有效、无耐受成瘾性、方便使用的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是全球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一个重大课题。

  据了解,王永祥教授在上月底郑州召开的国内麻醉药理学术大会报告了这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教育部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也同时发表在近期的国际神经科学优秀性杂志《神经科学杂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