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优秀发布 > 我国多省市今年雾霾天数历史同期最多

我国多省市今年雾霾天数历史同期最多

时间: 2013-11-02 09:17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编辑: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艰苦努力,这个行动计划也是确定了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争取到2017年,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一个明显的好转。

摘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工业活动等日益频繁,废水、废气乱排放,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水污染严重,成为政府最大的卫生工作顽疾,尤其是秋冬季节,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职能部门发布预警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清洁车加倍工作等措施也不断推出,街上佩戴“防毒面具”的人也越来越常见。

\

  今年,我国各地持续雾霾天气,雾霾成为人们关注最多的话题,那么雾霾天气到底有多严重?记者昨日(1日)从国内气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最多,河北等13省市的雾霾天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内气象局还就10月份国内天气气候特征等问题介绍情况,不过公众关心的雾霾治理、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工作机制是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发布

  今年以来河北等13省市雾霾天数历史同期最多

  提及雾霾天气,人们首先会想到“大雾弥漫”,蓝天、白云不见踪影,空气质量尤其差。国内气象局通过统计发现,中东部大部雾霾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据统计,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湖北中部、浙江中部、四川东南部、湖南南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北京、天津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10天;其中江苏北部、河南中部等地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天。

  今年以来,国内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河北、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探因

  京津冀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我们都知道,河北是北京的边缘城市,毗邻首都,近几年河北人口大量增多,许多目前生活在河北的市民会提出疑惑,为什么河北的城市屡屡登上空气污染榜,本报记者就此提问,国内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主要从气象原因做出了回答。

  陈振林说,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气象因素是外因之一。气象专家认为,这段时间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是主要的条件。总体来讲,有两方面,比较通俗地讲,污染是“元凶”,气象条件是“帮凶”。空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增多主要还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就容易积聚。一旦有冷空气来,风一刮就会有好天。但是冷空气一过,从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又开始慢慢变差。

  实施

  空气污染应急措施不会立竿见影

  陈振林介绍说,关于治理雾霾天气,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9月份出台之后,各方都非常关注。《大气污染行动计划》采取的行动是多方面的,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等各方面一系列的长远性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艰苦努力,这个行动计划也是确定了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争取到2017年,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一个明显的好转。

  释疑

  不能断定我国进入雾霾高发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认为,我国东北、华北出现的雾霾天气是跟特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的。他介绍,近期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次数上偏少、强度上偏弱,这是主要的气象条件。造成雾霾多的主要三个原因有:第一,平均风速的减小,使得风力对污染物的搬运作用在减弱;第二,静稳天气的增加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第三,国内降水日数减少明显,近50年来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的湿沉降减弱。所以,雾霾是和某种特定的大气环境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就近期的雾霾而断定我国进入了雾霾的高发期。

  治理环境问题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刻不容缓的工作,国家已经相继出台许多治理环境的方案、措施,接下来,就要靠我们共同的配合、完成,还蓝天一片湛蓝,另据悉,今年9月1日国内气象局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工作,国家气象中心于每天8时和20时进行国内24小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今后,环境气象中心将对京津冀区域内的空气污染条件进行预报预警。

相关标签
雾霾
治理
污染物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