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与病菌的斗争,就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如今,耐药的超级细菌越来越多,其涌现速度已经超过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病菌一侧倾斜。
抗生素与病菌的斗争,就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如今,耐药的超级细菌越来越多,其涌现速度已经超过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病菌一侧倾斜。这种“危局”的形成和抗生素滥用关系密切。要想挽回这种局面,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不是消费品,更不是福利,不要动不动就向医生“申请”输液。
滥用抗生素损害身体
专家表示,抗生素本身是一个药物,长期使用以后可以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比如:儿童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可能会出现耳聋,以后会成为聋哑儿童,成人使用可能会有导致肾脏出现问题。
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每一种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各式各样的,基本上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器官、 每一个系统,只不过每一种药物反应的侧重点不一样。此外,抗生素使用以后微生物可以针对它产生耐药性。
微生物本身也是一个生命,就像我们人体一样,当有外面的东西侵入时,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耐药。这是细菌保护自己的措施。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环境中存在的这些致病微生物都是耐药的,人体生病感染的都是耐药菌,那就很难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最后受到损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专家强调,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要自己盲目使用。生病以后,一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一些对症的药,如果真的觉得是细菌感染,应该咨询医生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普通药品
所谓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遏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这类药品曾一度挽救过许多人的生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常备药。然而,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致病菌的耐药性,也就是对药品的适应性。同一种致病菌在多次使用某种抗生素后,等到再次感染这种致病菌,用这种抗生素就可能治不了这种病,而必须使用更强的抗生素。这样,就有可能让细菌在多次对抗生素适应的过程中,进化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
专家强调,感冒分病毒性、细菌性等几种。对于普通感冒,用些缓解药就可以,如鼻塞、流鼻涕,吃白加黑、康泰克等感冒药;伴有咳嗽可吃些止咳药,生病期间注意多喝水,休息好。
药监人员提醒说,抗生素不是普通药品,必须谨慎使用,应该做到“三不”: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用药,不随便停药。否则,滥用抗生素轻则会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更严重的甚至可能殃及整个人群,使其无药可用。
此外,某些抗菌药物还可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表现为面部潮红、结膜充血、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衰、呼吸遏制、意识丧失、惊厥等。专家特别提醒,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尽量避免饮酒,包括任何含酒精类饮料和食品,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抗生素认识模糊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区域、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在安全用药习惯方面存在极大差别,不合理用药习惯广泛存在。有些人对抗生素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毒副作用了解比较少。大部分公众相信自己使用抗生素不会发生危险,并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性。
调查显示,分别有23.9%和8.9%的居民选择在感冒或腹泻后使用抗生素。公众对抗生素的概念也存在模糊认识。调查发现,20.7%的居民和35.2%的网友选择了同意“抗生素就等同于消炎药”的说法。调查数据中还显示,公众安全用药习惯的形成与一个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受教育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各个区域居民在安全用药的习惯上有较大差异。总之,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用药的水平和程度就越高。
此外,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公众对药品的安全性非常重视,但他们在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却存在疏忽大意的问题。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