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内科 > 儿科 > 中医学总结儿童多动症主要病因

中医学总结儿童多动症主要病因

时间: 2014-01-08 15:41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编辑: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父母平日都忙于工作,很少关心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与孩子心理上的感情交流,结果导致现在患多动症的儿童越来越多,从而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摘要:

  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多动症孩子逐年增多,这让家长们很是苦恼,其实,对待多动的孩子更要给以充分的爱。不打、不骂,严格规定作息时间,表扬他从事安静的活动,让他多从事户外活动,消耗一些体力。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损伤综合症,以学龄儿童最为常见,可延续至成年。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3、 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4、学习困难:多动症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然成绩低下。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

  5、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

  6、神经系统体征: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

  中医学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由于孕母妊娠期有宫内窒息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者父母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2、饮食因素: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

  3、外伤和其他因素:产伤以及其他外伤,可使儿童气血阏滞,经脉不畅,以及心肝前养而神魂不安;或由于其他疾病之后,虽原发病痊愈,但已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以致神不安藏。

  儿童多动症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父母平日都忙于工作,很少关心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与孩子心理上的感情交流,结果导致现在患多动症的儿童越来越多,从而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儿童多动症除了要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多注意饮食。那么,儿童多动症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缺锌会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2、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的孩子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兽血等。

  3、少食含铝食物:含铝过多致智力减退,记忆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如油条等。

  4、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动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多动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少食含酪氨酸和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橄榄等食物。

  儿童多动症的食疗方

  1、甘麦大枣核桃煲猪心

  用浮小麦60克,甘草3克,大枣10枚(去核),核桃肉30克,猪心1个(洗净、剖开留心内血),同4味药物一齐放锅内,加清水员汤,调味后,饮汤吃肉。

  2、黑豆珍珠煲乌龟

  黑豆50克(炒),珍珠母50克(打碎,用纱布包好),乌龟宰后去内脏,切块,沸水烫过,用黑豆、珍珠母放锅内加适量沸水烫汤,调味后,饮汤吃肉。

  3、大枣百合炖猪脑 大枣6枚(去核),猪脑2个(去红筋衣膜,洗净),同大枣、百合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水,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吃肉。

  4、药蛋羊肝羹

  鹌鹑蛋4只,羊肝(或牛肝)100克,水发银耳50克,玉米粉10克。羊肝切小块,银耳切成小粒,共放锅中,加适量清 水,汤沸时用玉米粉加鹑蛋(去壳)拌匀,勾芡,以油、盐调味,食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寒冷冬季儿科病进入爆发期
寒冷冬季儿科病进入爆发期

寒冷冬季儿科病又进入爆发期,昨天(14日)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陈啸洪给了记者...[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