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五官 > 耳鼻喉科 > 男子疑掏耳朵导致破伤风 生命垂危

男子疑掏耳朵导致破伤风 生命垂危

时间: 2014-02-11 10:41  来源: 华商报   编辑:

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并不需要频繁掏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

摘要:

  正值春节,过年本是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日子,但27岁的陕北小伙闫小义却因出现脖子僵硬,身体不时抽搐等症状被送入医院抢救,一度生命垂危,初步怀疑是因掏耳朵时不慎出血,引发破伤风。昨晚(10日)8时,记者赶到西京医院急救中心创伤抢救室时,闫小义仍在接受紧急抢救。

  去年11月

  感觉右耳有异物治疗时耳朵内侧被划破

  闫小义是绥德县满堂川乡闫家沟村人,今年27岁。

  父亲闫尚维告诉记者,小义去年年底刚结婚,在兴平市生活。去年11月左右,闫小义感觉右耳朵里有存在异物的感觉,自己一直掏不出来,多次前往绥德当地医院求助。最终在第三次治疗时,有所好转,但当时医生在使用医疗器械时,不慎将其耳朵内侧划破。当时闫尚维是陪儿子一起去的,“当时他耳朵里流了点血,但也没在意,撕了点餐巾纸擦了擦就了事了。”闫尚维说。

  2月7日

  嘴巴张不开身体抽搐怀疑耳朵发炎引起脑炎

  闫小义的姐姐介绍,当时没什么事,但到了今年2月5日(正月初六),在兴平的闫小义突然耳朵疼,开始还能说话,只是胳膊和腿有点使不上力气,第二天家人带他去兴平市人民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点消炎药。但是回去后,闫小义的嘴无法张开了。

  到2月7日,闫小义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脖子僵硬,身体不时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家人连忙再次将其送往兴平市人民医院。经过院方诊断,怀疑他是由耳朵发炎引起的脑炎,又转到咸阳市一家医院,都说难治。2月9日中午,家人将其送入西京医院。

  昨晚8时许

  经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初步判断是破伤风

  昨晚8时许,记者前往西京医院时,闫小义的家人说,由于破伤风患者需要一个安静、避光的环境治疗,因此医院不允许其他人进入抢救室探望。

  昨晚8时40分许,闫小义的主治医师王玮告诉记者,经过全力抢救,目前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经过此前三次集中会诊,初步判断是破伤风,不排除是由于病人此前掏耳朵引起的。当前医院正在采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救治,截至目前治疗手段是有效的。但是最大的风险是担心病人呼吸肌痉挛、强直而导致呼吸衰竭,这是破伤风常见的死亡原因。对此,昨晚9时许,西京医院又紧急召开第四次集中会诊,对闫小义的病情进一步分析。

  给您提个醒

  生活中的小伤口千万别忽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这种疾病以肌肉强直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西京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王玮介绍,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外伤,开放或闭合的伤口,都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常见的感染情况是一些深度、闭合的伤口,或由严重污染的器械或外部材料导致出现的伤口,会更容易引起感染。

  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大部分病人通常有7-14天的潜伏期,这段期间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一旦发病,情况就比较危险。因此,对于生活中的小伤口,也不要忽视,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可以有效防治,这在普通门诊就能实现。

  掏耳不宜太频繁怎么掏才安全

  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并不需要频繁掏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

  西京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王玮介绍,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发炎、溃烂。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发展成中耳炎,甚至可能引起耳聋。另外,一些金属、塑料材质的掏耳勺质地坚硬,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指甲缝易藏匿细菌,不宜用来掏耳朵。

  如果自己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掏出。

相关标签
破伤风
掏耳朵
脑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福建县级综合医院将开设耳鼻喉科
福建县级综合医院将开设耳鼻喉科

昨日,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省卫生厅、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了《福建省...[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