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肿瘤药物研发数量虽多,但低毒有益甚至无毒有益的高效药物仍然较少,如何拓展缓肿瘤药物的研发新思路应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
第五届科派论坛暨第五届京辽吉等十五省市临床肿瘤学与药学协作学术大会日前在京举行。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主任、国内医学科学院药学研究院副院长杜冠华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当前,缓肿瘤药物研发数量虽多,但低毒有益甚至无毒有益的高效药物仍然较少,如何拓展缓肿瘤药物的研发新思路应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
杜冠华说,长期以来,缓肿瘤药物研发以“杀死”肿瘤细胞为目标,然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出现给上述治疗提出新问题。此外,虽然以单抗类药物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对肿瘤细胞实现了“精确打击”,但肿瘤发生发展与自身环境、外界环境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单一靶点的干预能否完全治愈肿瘤仍然需长期观察。在研发方面,一些研究人员或专注于对药物细胞毒性的控制,或走从受体筛选、确定相关疾病、临床验证的“老路”,很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怪圈。
杜冠华表示,缓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思路应建立在对肿瘤疾病本身和个体化治疗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从提高带瘤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入手,研发新药;另一方面可通过现有缓肿瘤药物与天然产物提取物的联合应用,降低其毒性的同时提高疗效。此外,药物研发思路应从实验室到临床向临床到实验室转化,基于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增加多科学合作。
相关链接:缓癌药
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缓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缓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参见陈清奇编著《美国缓癌药物化学合成速查》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缓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缓癌药物约400种(参见陈清奇编著《缓癌新药研究指南》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这些缓癌新药将是人类未来20年~ 50年内与癌症抗争的新型武器,也代表了目前人类缓癌药物研究的最高水准。
癌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缓癌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拥有活下来的希望,目前最为常见的缓癌药物有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药、靶向药物等。而且由于基因重组技术于1973年的发明,造成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癌症药物的发展也随新技术的开发而进入了新的时代;其中成功研发上市的药物有细胞激素类药物(Cytokine)、治疗用拟人单株抗体(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by)等。缓癌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遏制骨髓。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