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种新闻 > 外科 > 肛肠科 > 两个基因使结肠炎麻风病"相克"

两个基因使结肠炎麻风病"相克"

时间: 2012-11-16 09:2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10月26日,由我省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福仁等撰写的一篇论文,被《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中说,新发现2个与炎症性肠病共有的麻风病易感基因(IL18RAP/IL18R1和IL12B)。

摘要:

  10月26日,由我省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福仁等撰写的一篇论文,被《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中说,新发现2个与炎症性肠病共有的麻风病易感基因(IL18RAP/IL18R1和IL12B),这2个基因可使两种病“相克”,并为未来疾病谱变化与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线索。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得过结肠炎就不会再感染麻风病,反之亦然,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据张福仁介绍,说麻风病与结肠炎有关,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笑话,但科学实验证明这是真的:在麻风病已定位的8个易感基因中,有5个为麻风和IBD(传染性法氏囊病)共有,而新发现的IL18RAP/IL18R1和IL12B是麻风和炎症性肠病(结肠炎)共有易感基因,而且这2个基因对人体患这两种疾病的作用恰恰相反:基因一方面通过某种机制使人机体某些方面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麻风病感染的风险,使人成为麻风病易感者;而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机体免疫力亢进,使人不得麻风病,从而增加了患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风险,成为易感者。在临床上,这2个基因的作用使这两类疾病表现为“相克”,即:人只要得了其中一种病,就不会再得另一种。

  这2个基因的发现为未来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谱变化与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线索。张福仁认为,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炎症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已经显现。

  麻风病患者将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而炎症性疾病(如特异性皮炎、结肠炎等)却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升高。最典型的是麻风病发病率,2010年之前,山东年均新发病人数一直在30-40人以上,2010年首次跌破30人,为26人;2011年20人,今年截至目前仅12人,全国其它省市的统计数据趋势也大体相同。这说明,麻风病应该是种“穷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蛋白质、脂肪、热量等摄入量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这些病的发病率就会持续下降。

  据张福仁介绍,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以侵犯皮肤与外周神经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晚期可导致畸残发生;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新发现IL18RAP/IL18R1和IL12B基因为麻风和IBD共有的易感基因,是张福仁带领的课题组迄今发现的第10和11个麻风易感基因。

相关标签
两个
基因
结肠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新闻推荐

廖乐龙肛肠科主任谈为什么会长痔疮
廖乐龙肛肠科主任谈为什么会长痔疮

从理论上说痔疮是可以治愈的,经常有病人来问这个问题,有些患者说自己很多...[详细]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精彩推荐

常见病 儿童 老人 女性 男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