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院前急救医生,通俗地说就是跟随救护车出车,前往居民家中或意外事故现场参与抢救工作的医生。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因为难以**到院前急救医生,不少医院的救护车不得不闲置在院内,无法承担起急救任务。
院前急救医生难招并不少见,人手紧缺造成我市的急救站从2008年的84个下降到目前的78个。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救护车的就近调度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市急救中心2012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市院前急救的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9.3分钟。
我市救护车“缺口”160辆
在有些医院,院前急救医生的收入比其他医生要低1/3,而且大部分属于临聘人员,归属感不强。工作辛苦、晋升难、待遇又跟不上,自然会出现**难、流失快。
院前急救的收费不能弥补成本,救护车出车越多,亏得也越多。有医院估算过,出一趟救护车,成本在四五百元,但实际收费只能收100多元。如果医院计算运营成本,院前急救肯定是亏钱的,需要医院贴钱来补。这样,院前急救医生的收入自然比不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
虽然对于医院来说做院前急救亏本,对于医生来说做院前急救辛苦,但对于市民来说院前急救却非常重要。谁能想象自己突发疾病时叫不来救护车?
现状:就近调度困难重重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每5万人需要配备一辆救护车。按照深圳1300万常住人口计算,我市需要救护车260辆。但实际上,目前我市仅配有救护车140 多辆,除维修、保养、测试等原因报停车辆,每天可供调度救护车100辆左右。这意味着我市救护车的“缺口”尚有160辆。按照一台救护车至少配两名院前急救医生计算,医生的缺口就更大了。
去年,位于南山区的沙河医院退出我市急救网络。今年1月,龙珠医院救护车停运,今年4月华侨城医院救护车停运。
华侨城医院罗书记告诉记者,医院有一台救护车,原本有两名急诊科医生24小时轮班,保证出车需要。去年,这台救护车平均每天的出车次数是5.5次,工作量比较重。但是,去年、今年医院有两名急诊科医生辞职,导致急诊科人手不足,无法维持救护车的出车需要。不得已,救护车从4月起被迫停运。“医院已经在加紧**院前急救医生,但现在仍没有合适的人选。”罗书记说。
记者了解到,院前急救医生难招并不少见,人手紧缺造成我市的急救站从2008年的84个下降到目前的78个。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救护车的就近调度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市急救中心2012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市院前急救的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9.3分钟。但是,随着多家医院救护车的停运,我市今年出现多起因跨区域、超正常急救半径派车而出车超时的案例。
原因:薪酬偏低急救中心“难留人”
市急救中心去年、今年一直想**1名有编制的院前急救医生,至今一无所获,同时放出的4个临聘岗位更是无人问津。
市急救中心主任张福林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相比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临床医生,院前急救医生的晋升很困难。
“刚入职的时候大家都是医学院校本科生,但20年后,临床医生可能已经成长为专家型人才,但院前急救医生可能还是干着跟刚入职时差不多的活,抢救、抬病人。”张福林告诉记者,现在医生要晋升主要靠拿课题、做科研、发论文。而院前急救医生长期外出跑现场,或者长时间在值班室待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写论文。晋升的机会小,对于有职业发展愿望的年轻医生来说吸引力就小。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