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儿科医生匮乏是国内难题,待遇低、压力大、易引起医患纠纷……一些列问题成为儿科发展缓慢、儿科医生缺口巨大的拦路虎。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将从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入手,解决医院儿科发展难题。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开展讨论调研。
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说白了就是儿科的医疗服务要涨价。近年来,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儿科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导致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儿科,医院发展儿科积极性不高。
要解决上述问题,的确需要通过利益调整来调动积极性。但笔者认为,以服务价格上涨来实现利益调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看病难看病贵。
首先,可以涨价的项目太少。儿科与其他科室有许多通用收费标准,如药品价格和辅助检查,成人和儿童都是一样的价,一旦调整就会形成普涨局面。儿童独有的医疗服务可以涨价,但这些项目很少,即便价格翻番,对于缺钱的儿科也是杯水车薪。
其次,儿科医疗服务的涨价空间不大。如今,小孩子得个感冒发烧就要花费几百元。如果无视儿科看病贵的事实,仍一味涨价,只能激化不满情绪,加重医患矛盾。
理顺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财政在对医院进行补贴时,可以多分配给“政策性亏损”较大的科室一些份额,解决医院发展儿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医院也应把财政投入更多分配给儿科、传染病科等科室,使这些科室从“政策性亏损”变成“政策性赢利”。儿科的发展不能靠涨价,正如解决医疗方面许多问题不能靠涨价一样。
儿科缺钱的根源是投入不足、投入分配不合理。儿科是“政策性亏损”的科室,比如儿童基础免疫,国家实现免费政策,类似的“政策性亏损”只能用财政投入解决。
新闻链接:
儿科门急诊量已进入最高峰
连日高温,又遇上暑期,让本市儿童类专科医院遭遇“双重压力”。昨天,记者从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最近日门急诊量已进入入夏就诊高峰期。
据儿科医院门急诊统计,最近日门急诊量达到7000多人次,比平时5000至6000多人次明显增加。而日急诊量也由以前的500人次左右,飚升至 700至800人次。前来就诊诸如性早熟、矮小、糖尿病等内分泌,癫痫等神经内科,小儿泌尿外科等专科的小患者增加尤为明显,超过半数为外地病人。
据儿童医学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该院日门急诊量也已经达到盛夏就诊高峰,其中7月1日一天已超过去年同期最高值。自暑期以来,儿童医学中心的内分泌、眼科、五官科、泌尿外科专科的平均门诊量,分别比放假前增加了40%、38%、30%、38%。其中,外地病人达到60%以上。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