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昨天,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的这一观点引来不少争论。该观点到底有无科学依据?又是否会影响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北京将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赵会民昨天在回答记者关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表示,北京市已制定 2013-2017年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了八大项措施,如控制人口、控制机动车、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关闭一些重污染企业等。同时他提出希望,“城市大了之后,国内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
对此,有微博评论称,“这是要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更有网友调侃,“建议买灶具采取摇号的方式,做饭要以身份证第二位采取单双号限制。”还有网友认为,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再度遭遇雾霾侵袭,机动车在此次天时地利的“实验”中“刚刚洗脱嫌疑”,此观点是将烹饪当作“替罪羊”。
其实,烹饪对雾霾贡献率不小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去年夏天,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执笔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就曾发布其研究成果,他认为,北京冬季霾的形成主要来源是一次污染物,罪魁祸首是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气体,而夏季和冬季不一样,烹饪源的影响比冬季更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王跃思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 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王跃思同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烹饪源的控制只要加强监管就行”,如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可减少很大一部分PM2.5。其中并不涉及市民减少烹饪行为部分。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