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达到优秀水平,作为后勤卫生装备首次列入全军作战装备序列,并被联合国列为扫雷维和行动指定装备,在26个国家的扫雷维和部队中广泛使用。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在第一次边境大扫雷时致伤、残、亡达数百人;在第二次扫雷行动中,却无一人致残和伤亡,军事效益达1亿元人民币。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李曙光所研制的全身扫雷防护装具,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国际红十字会上世纪90年代的统计表明:有1.2亿颗地雷分布于全球64个国家,每2分钟就会有人因地雷致死或致残。上世纪末,国内政府向世界宣布:将在云南边境进行第二次大扫雷。
在云南千余公里的边防线上,地雷密度达3600枚/平方公里,仅文山地区就有数千军民伤亡。扫雷部队指挥部向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求援,请求解决排雷防护设备问题。组织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李曙光。
“有的村庄,100个人还不到100条腿。”在云南进行地雷伤情调查时,李曙光颇感震惊。然而,扫雷部队的防护装具却相当简单:衣服里加块钢板,扫雷防护鞋则是又长又宽的气囊,一旦触雷就会造成伤亡。
此前,李曙光曾参与筹建国内第一个创伤弹道实验室,并在创伤弹道学领域摘取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等多项桂冠。
数十次奔赴云南、广西中越边境扫雷部队,百余次往返雷区,踏遍所有雷场,与厂家一起进行了上千次实爆试验,李曙光终于研制出了性能可靠的扫雷防护装具。
在一次扫雷中,战士侯伟杰右脚踩响了一枚防步兵地雷,强烈的爆震冲击波将他掀起一尺多高。由于脚穿防雷鞋,触雷后的侯伟杰只是感到右脚有些麻木,大脚趾内侧有一点轻微撕裂,别无他伤。
由此,侯伟杰成为世界上因穿防雷鞋触雷而安全无恙的第一人。
此后,李曙光研制出的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被联合国指定为维和装备,在26个国家的扫雷维和部队中广泛使用。2003年8月,他应邀赴黎以边境,培训外军维和部队。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是全军单独从事野战条件下批量伤员救治技术、组织、救护装备和器材研究,以及救治技术培训的军事医学机构。
利用多年战创伤研究成果,2007年,李曙光带领团队,提出并推动建成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使国内军队有了为火力毁伤、战伤救治等理论研究提供科学鉴定的优秀机构。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