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医院 | 找医生 | 专家答疑 | 在线咨询 | 百科 | 新闻 | 电话咨询 | 疾病库 | 图库 | 专家访谈 | 经验分享

您的位置:新闻 > 河南新闻 > 健康前沿 >

中药材弄残问题由来已久 标准缺失监管失位

时间: 2013-07-12 15:22  来源:健康报   编辑: 柳长街

  与蔬菜一样,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为避免病虫害侵袭,会被施以农药。事实证明,四成抽检中药材含禁用农药,七成抽检中药材有农药残留。

  日前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让国人很纠结。中药材的“农残病”程度有多深?病根在哪里?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中药农残问题由来已久

  《报告》触及的都是重灾区

  目前,我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超过200种,种植面积庞大。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0多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对全国各地300多种中药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普查,结果显示,全部样品中均有六六六残留;除吉林龙胆、福建阳春砂等少数样品外,均有DDT残留。

  另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批次枸杞因农药残留超标被美国拒之门外;甚至有国外客商反映,目前在国内已找不到无农药残留的金银花。

  “这两天正在关注绿色和平的《报告》,被点名的金银花、菊花、枸杞、三七等,一直以来都是中药材种植中农药滥用的重灾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一位专家说,某种中药材农药用得多、农残多,实际反映的是其病虫害严重,而这类中药材是有一定特征的。如,菊花、枸杞、金银花等,都是香甜细嫩的花果类植物,不管是种类还是部位都受虫子青睐;三七则是根部和叶部病害太多。“这说明,目前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的安全控制工作亟待加强。”

  加强科研投入

  建立监管体系

  采访中,专家一致呼吁,要加大对中药材植保的科研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尽快建立中药材生产的农药使用专门性法规,加大对中药材种植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相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堵上农残超标这一中药材安全漏洞。

  “以前绝大多数中药材是野生的,生物链完整,生态相对稳定,所以病虫害问题不突出。近年来,中药材需求急速膨胀,大量中药材要通过规模种植来获得,该问题才愈发凸显出来。”一位中药植保专业博士认为,“这是中药材种植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抓住问题及时给予重视,问题就能逐步解决;错过时机,就会陷入难以跳出的恶性循环”。

  急需完善农药限量标准

  “近年来,《药典》在修订时已经陆续增加了对一些中药材农药残留量的限制标准,但与目前生产使用农药种类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迫切需要出台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农药管理相关规定和限量标准。”多位受访专家表示。

  原农牧渔业部、原卫生部1982年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规定了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果树、中药材等。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第199 号公告规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18种)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19种)清单,并强调: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但现实是,中药材品种多,每种药材都有特定的病虫害,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几十种,为避免出现减产、绝收事件,减少经济损失,药农多选择使用化学农药。“不少药农对农药的选择标准,一是有效,二是价钱便宜,很少考虑农药毒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专家介绍,这样乱施滥用化学农药的后果是:大量天敌被杀死,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形成恶性循环;药材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既影响药材质量,也污染了药材产区的土壤、水等环境,对药材生产造成持续危害。

  洋中药占领国内1/3市场

  将加剧中药种质资源危机

  随着疾病谱与医疗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兴起,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地位日益得以提高。基于此,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植物药中寻找新药线索,试图开辟药物研制的新途径,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份资料显示,全球中药国际市场被国外瓜分,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国际市场上的中药市场,不仅被外国占领,而且绝大多数中药都是从中国廉价卖出的中药材,国外经过深加工后,换个包装又高价返销到中国。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部分中药在国内市场已经占到1/3。”

热点文章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已高达20%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知名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