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
级别: 三级甲等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
-
级别: 三级甲等
12月19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宝宝”顺利出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香港大学优秀妇产科医生邓惠琼教授亲自进行了接生,并为她戴上由护长亲手织成的保暖帽作为留念。母亲郭女士产后恢复良好,母子已于23日出院。
据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开业后,郭女士是首批报名参加产前检查检的孕妇之一,能“抢先”成为第一个分娩的妈妈,她直言荣幸。
为了迎接第一个宝宝降生,医院上下都“严阵以待”。产期临近时,产科医护人员经常打电话向郭女士询问情况。郭女士于12月18日入院,当时羊水已破,医生为其注射催产素引产,但到了12月19日中午,胎头仍然高浮,相对头盆不称,产科团队认为这种情况不适宜顺产,经产妇及家属理解和同意,决定立即进行剖宫产,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优秀妇产科专家邓惠琼亲自主刀。手术过程非常顺利,13点35分,一个7.5斤重的男婴呱呱坠地。“宝宝出生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最激动的!孩子脸蛋粉粉的,非常干净、漂亮!”母亲郭女士说。
郭女士术后恢复良好,4天后,邓惠琼院长亲自为她换药和拆线,母子随后出院回家。郭女士本身也是一名医生,她表示,手术的伤口很小很干净,出血少,术后感觉比较好,缝线方法与内地不一样,拆线过程也很快,这些都让她开了眼界。为感谢邓院长的悉心照顾,宝宝父母还请她为孩子取名,“邓院长最后帮他起了个英文名叫Edward。”
在这次分娩过程中,宝宝的爸爸黄先生也走进了手术室,紧握着妈妈的手,与她共同见证了这个难忘的过程。“一开始她有点紧张,我就在旁边不断鼓励她,慢慢就好很多了。”当天正好是黄先生的生日,他说:“能亲自看到宝宝出生,这是我人生中较好的生日礼物!”
住院期间,产科的护理团队手把手教妈妈如何照顾宝宝、进行产后恢复运动等,爸爸也积极参与了很多宣教课程,“我们帮宝宝洗澡的时候,都会叫爸爸来学习。”产科病房的护长彭芸说。
产科负责人表示,鼓励爸爸参与是港大深圳医院产科的理念之一。但此次丈夫陪伴分娩仅为一次尝试,正式的丈夫陪产不会马上推出,产科需要进行更为周全的筹备。
为了给宝宝留个纪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提前准备了一顶粉红色的保暖帽,这顶毛线帽由来自香港的儿科护理顾问李根萍亲手织成,上面绣着医院的英文简称。宝宝出生时,院长邓惠琼第一时间为他戴上了帽子。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于8月26日开业接特需10周以上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预计2014年初,将迎来这批孕妇的集中分娩。目前产科团队正在积极准备,根据计划,产房将于近期正式开放,但为保证安全和服务质量,届时只接受已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分娩。
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胃肠病的发病率已超两成,而且据优秀医院内科专家透露,五十岁以上的男性现在已经成为胃肠疾病最容易患上的人群,所以专家建议,45岁以上每年要进行定期检查。[详细]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
级别: 三级甲等